為有效防控臭氧污染,改善全市大氣環境質量,今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精準謀劃,在減少臭氧前體物生成、降低臭氧合成、研判應對臭氧污染等環節持續發力,“全過程”防治臭氧污染,不斷增強生態環境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是堅持“源頭防”。聚焦減少臭氧前體物生成,加大化工、涂裝、醫藥、包裝印刷、油品儲運銷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力度,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推進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篩選37家氮氧化物排放大戶,排定全市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大戶159家。圍繞0-6時高值時段,實施每天下半夜2-3組“走航+執法”,每晚安排19-20組夜查,多次現場協商減排,37家排放大戶氮氧化物的排放總量同比下降15.3%、26家高值企業基本消除熱點,不斷推動源頭治理。
二是堅持“精準治”。每日組織會商研判,預測當日空氣質量,并就當日管控重點方向、具體措施提出上風向精準管控建議。同時,加強污染應對,排定150家臭氧污應急減排清單,臭氧污染II級、I級預警時,按規定VOCs 減排分別不低于 15%、30%。自3月9日起,先后啟動臭氧污應急管控3次、實施臭氧污染應對2次共40天,有效削減全市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采用“機械化濕掃+人工清洗保潔+霧炮”方式,堅持對主城區重點道路24小時間歇性作業、對重點區域路段9-18時不間斷作業,每天出動各類作業車輛290余臺次,有效降低臭氧合成。
三是堅持“聯合管”。為確保防治措施落地,每日通報14個大氣站點數據,“點對點”對接三縣分管負責同志,明確區域協作重點、主要措施;現場調度市轄區各板塊集中力量保障國控站點;聯合城管組織3次餐飲油煙夜查,公安部門加大早晚高峰交通疏導。同時,每日安排4個巡查組,根據微站高值點位、網格報警進行常態排查溯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