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解決疫情常態化防控影響農民工討薪難題,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發放,2022年4月中旬,宿遷市在全省率先探索開發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系統,通過構建“三全”體系,深耕數字化綜合治理新模式,實現“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后處理”,有效提升勞動保障監察管理服務水平,有效解決監管難點,維護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全力打造安“薪”宿遷品牌。
一是全領域監控。對農民工用工全領域進行監控,實現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司法行政、財政、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的工程項目審批、資金落實、施工許可、勞動用工、工資支付等信息及時共享,同時根據水電燃氣供應、稅收等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及時監控和預警工資支付隱患并做好防范工作。
二是全周期保障。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源頭上從項目用工開展實名制信息采集,通過實名制通道人臉識別設備每天對項目施工人員進出場情況進行自動考勤,并配套全景攝像頭對工地實際用工情況進行智能監控。同時通過對接銀行專戶數據,實時掌握農民工工資發放動態, 確保工資能及時足額到手。在發生欠薪問題時農民工可通過線上線下維權二維碼進行掃碼投訴,指揮中心可以及時調度處置,需要調解的可以通過互聯網音視頻調解系統進行調解,對農民工合法權益進行全周期保障。
三是全過程記錄。對農民工用工數據進行全匯聚,建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模型,通過大數據分析、數據比對,實現欠薪風險的提前預警,通過指揮中心進行網格化指派,執法人員通過GPS快速定位趕赴現場,并通過移動執法設備快速上傳證據,完成預警排查,如有違法行為直接轉入省一體化平臺繼續立案處置,如需其他部門配合通過智慧城市指揮中心移送其他部門處理。
截至目前,系統已監管在建工程項目293個,其中智慧工地82個,涉及建設、施工單位等1191戶,涉及農民工27.2萬人,監控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695個,發現和排查欠薪隱患145件,有效預防欠薪群體性事件發生,實現對重點行業勞動用工、工資支付的全過程監管和風險預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