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深入開展,沭陽縣積極探索青少年普法教育“全周期”管理,圍繞組織保障、普法形式、宣傳格局和品牌特色,著力提高青少年普法宣傳的系統性、科學性。
一是健全組織保障,夯實普法教育“根基”。著力將法治宣傳教育向全縣各中小學校延伸,加強部門協作,實行由法宣辦統籌,學校、部門及社會志愿者隊伍協同普法新模式,由學校上報“普法預約單”,普法成員單位及志愿者隊伍上報“普法課程目錄單”,組織巡講團進行法治宣講,確保普法需求與普法宣傳有序銜接、連軸運轉。為學校配備法治副校長的同時,將全縣律師事務所律師作為全縣中小學校的“法治輔導員”,并制定“法治進學校”指導性目錄,建立律所和各中小學校聯系點制度。設計適合青少年年齡特點的課程,在開展法治教育課的同時進行同步錄像,制作視頻課程,拓展法治教育的網絡教學陣地。
二是創新普法形式,強壯普法教育“枝干”。利用各學期家長會、交流會等時機舉辦“法治家長會”,出具“未成年人法律風險”告家長書,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普法宣傳融入“法律七進”中,大力開展法律進家庭活動,通過強化家長的法治意識把好青少年尊法守法的源頭。創新體驗式普法宣傳教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法庭”演示,定期組織學生到法治文化公園、青少年法治關愛體驗基地、崇孝苑等法治陣地進行課外拓展等形式,加強課堂教育與體驗式教育相結合,讓青少年對法律有更直接的認識和體驗,更好地樹立他們的法治信仰。今年以來,通過各種普法形式開展普法教育活動40余場,收到了良好成效。
三是優化宣傳格局,舒展普法教育“新葉”。推行“三單合一”制度,打破傳統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導型單一格局,協同部門及社會力量,打造多元主體齊抓共管的普法格局。以“維權、預防、教育”為主要目標,多部門聯合為權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并開展相應的法治宣傳,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緊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要求,對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分別設置不同的法治教育目標。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接受程度和應該具備的法律素養,給出不同的法治教育建議內容,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個性化、精細化。
四是挖掘品牌特色,綻放普法教育“碩果”。針對青少年的身心特點,豐富法治教育形式,積極挖掘普法品牌特色,以“新”字為主線,不斷創新青少年法治教育載體,通過模擬法庭,完全參照法庭審判程序,讓學生擔任“審判長”“審判員”“公訴人”“原告”“被告”等角色。法庭上,真實的現場增強了法治教育的引導性、互動性和趣味性。通過融入校園黑板報、法治主題班會、法治征文、法治講座等清新明快、適合青少年群體的宣傳形式,創作出一批以“民法典與生活同行”“憲法在我心中”為主題的剪紙、團扇、漫畫、手繪花盆等法治文創作品,共征集相關法治作品102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