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駱馬湖畔的候鳥在許多宿遷人的朋友圈“刷屏”。成千上萬只鳥兒時而在湖面上空盤旋,時而在岸邊覓食嬉戲,不管是周邊的漁民還是“打卡”的市民,對于這樣的景象都直呼“難得”。
大批候鳥“入住”駱馬湖,得益于駱馬湖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魚蝦資源不斷增多,為候鳥提供了優良的棲息環境。近年來,宿遷堅持把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按照省“三步走”的戰略安排,全力以赴打贏打好禁捕退捕攻堅戰。截至2021年8月底,全市全面完成6302艘漁船退捕任務,涉及漁民11673人,分別占省退捕漁船、退捕漁民總數的29.1%、27.8%。
堅持高位統籌 加強組織推進
深化認識,提高站位。宿遷全面加強禁捕退捕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和“一辦九組”工作專班,形成政府牽頭統籌、部門各司其職、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工作格局。
本著“同湖同策、同市同策、同步推進”的原則,宿遷明確退捕推進“七步走”流程、轉產就業“四個一批”路徑、回收補償“八個步驟”以及社會保障落實、湖區長效監管等重點工作舉措,保障禁捕退捕順利實施。
同時,建立市縣鄉禁捕退捕數據信息直報體系,“一日一調度、一周一通報”,組織駐村工作隊設置船網回收處置點,登船入戶宣傳走訪,到鄉入村下沉辦公,實現漁船就近評估、漁民就地簽約。截至2021年底,全市“兩湖”水域退捕漁船回收處置完成率達100%。
突出人民至上 保障民生需求
堅持把漁民生活需求放在第一位,宿遷在轉產就業、漁民安置、兜底救助、住房保障等方面,落細落實各項政策措施。
宿遷按照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支持創業、公益崗位“四個一批”路徑,全面落實退捕漁民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明確退捕漁民按照土地征收的規定,由戶籍所在地予以安置,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針對退捕專業漁民,宿遷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一次性發放24個月臨時生活補助。符合條件的困難退捕漁民被納入大救助體系和兜底保障范圍,常態跟蹤幫扶。此外,對退捕專業漁民中岸上無房、未享受過漁民上岸安居工程政策的,給予一定住房購置補助;對于無房漁民相對集中的,采取統籌現有安置房源進行保障或統規自建方式集中安置;對漁民中的特困群體,落實兜底保障政策,按規定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范圍。
截至2021年底,在全市適齡退捕漁民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8830名漁民已全部轉產就業;11562名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已全部參加社會保障;共有809人次困難退捕漁民納入兜底保障;共解決356戶岸上無房退捕漁民住房問題。
全面斬鏈清源 加大打擊力度
按照全鏈條打擊的要求,宿遷扎實推動全面退捕與長效禁捕環環相扣,全力斬斷非法捕撈、運輸、銷售的地下產業鏈和利益鏈。
嚴打非法捕撈行為。聚焦重點水域、重點群體,緊盯大案要案,持續加大對非法捕撈行為的打擊力度。全市共組織聯合專項行動38次,查辦案件192起,查獲漁獲物6290公斤,收繳漁網漁具203套。強力推進“三無”船舶集中整治“清源”行動,排摸登記處置15567艘,基本實現“四清四無”目標。
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部門聯動和區域聯動機制,聯合淮安市共同印發《關于禁售洪澤湖非法捕撈漁獲物的通告》,組織實施全面禁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行動,全市累計開展市場監管執法行動67次,檢查生產、經營主體數量5057家次,在全市市場超市餐飲單位暫未發現相關違法行為。
探索長效機制建設。按照“管得嚴、禁得了”的工作要求,建立公安、漁政、交運、水利、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跨水域聯合執法機制,推行網格化監管,在“兩湖”水域劃定基礎網格67個,實現全面覆蓋、不留空白。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建立市禁捕水域效果評估制度,建設洪澤湖、駱馬湖水域水生生物資源及其重要棲息地監測體系,開展湖區增殖放流活動28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