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美麗宜居幸福鄉村,宿豫區堅持內修“氣質”、外修“顏值”,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探索出一套路徑清晰、體系完備、機制健全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模式,連續2年列入江蘇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第一等次,并被省政府督查激勵。
一、在規劃上做文章,繪制整治“藍圖”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多規合一”保長效,科學制定全區鎮村布局總體規劃。系統謀劃整治網絡。針對四類村莊分別制定相應整治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推進。集聚發展類村莊實現硬化、綠化、亮化,配套設施齊全;特色保護類村莊保持外觀美化,整體風貌協調;一般類村莊實現無亂堆亂放、無亂搭亂建、無黑臭水體;撤并類村莊做好日常保潔,垃圾日產日清。立體構建空間布局。圍繞“水清、路暢、岸綠、景美、宜居、產業興”分年度制定實施方案,確定6大類31項可量化指標,以六塘河生態富民廊道,幸福大道內環、中環、外環,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居“一廊三環多點”為示范,推動水路林田居產景一體提升,為產業富民、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茖W制定整治標準。為推動村莊整治由“短期清臟”向“長期清潔”轉變、“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轉變,制定八個方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任務整治標準,全面保障整治成效,推動村莊向“村美人和”的目標不斷邁進。
二、在推進上強引領,點燃整治“引擎”
聚焦重點項目抓推進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走深走實。釋放農房建設“龍頭牽引”效應。把農房改善作為優化人居環境的有效抓手,全面啟動農房改善“145”計劃,堅持沿路、沿線、沿河,靠近鎮區、靠近新型社區、靠近農業重大項目“三沿三靠近”原則分步實施農房搬遷,全區41個環境優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集中居住區拔地而起,改善2.33萬戶農民居住條件。激發核心任務“品牌示范”動能。持續實施“廁所革命”,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9.9%,全省領先。逐村制定污水處理方案,完成全域主次河道覆蓋式疏浚治理,相關經驗在全省推廣。“組保潔、村收集、鎮集中、區轉運、市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做法獲省人居辦肯定推廣。閉環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畜禽規模養殖場治理率達100%,農業廢舊薄膜、農藥包裝等實現工廠無害化回收處理。凸顯重點工程“精品支撐”作用。立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結合區域特點,在區鄉級層面統籌實施商業街區提檔、品牌地產開發、綜合交通改善、老舊建筑整治、雨污管網改造等5項精品工程,堅決用硬功夫拿下硬任務,以重點工程的穩步實施推動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改善。
三、在機制上創特色,搭建整治“擂臺”
通過建立健全長效推進機制,統籌資源力量,強化激勵考核,全面激發比學趕超、促進常態長效,守住群眾長長久久的獲得感。創建“組團作戰”機制。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每月由區委、區政府領導帶隊觀摩評比,區人居辦會同城管、水利、衛健等部門采取“現場考核打分、整改不力雙倍扣分、亮點加分、曝光減分、宣傳增分”的模式,對全區整治工作綜合考評倒逼工作推進。探索“正負激勵”制度。區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資金,用于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治理、村莊綠化美化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獎補。采取“保證金”承諾制,對“季度考核”前二名鄉鎮(街道)差別化給予資金獎補,對后二名鄉鎮(街道)扣除保證金并責成表態發言,對連續排名落后單位,約談鄉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試點“量化考核”辦法。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管理,圍繞庭院整潔、垃圾投放、公益美德等6個方面制定正負面清單,實行“事事有記錄、月月有審核、季季有公示、年終匯總分”,對優秀家庭戶獎勵家用電器、生活用品等,全面提升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真正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