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縣朱湖鎮新行村位于鎮區東南側,緊鄰343國道,村域面積3200畝,轄3個村民小組。村落依水而建,池塘星羅棋布,水系貫通,生態優美。其歷史可追溯至民國十二年,因取土墊宅形成獨特的水圩地貌,加之商貿興盛、包容開放,逐漸成為四方百姓安居樂業的福地。
(新行圩小區全景圖)
新行村舊稱“新行圩”,民國初年,許氏兄弟為興盛一方,廣開集貿,招引客商,吸納徐州、山東、安徽、金陵等地百姓遷居至此。不同地域、不同姓氏的百姓和諧共處,形成“百家姓”交融的獨特人文景觀。彼時,“陶鐵匠”“王皮匠”“張吹喇叭”“管裁縫”四大傳統行業聲名遠播,成為新行圩的經濟支柱。陶文修、王金龍等匠人以精湛手藝立足,何俊生包子、孫老三大餅、趙傻子油條等老字號美食亦遠近聞名。村內姓氏達百余種,村民相處謙和,紅色文化底蘊深厚。1940年5月,劉少奇同志曾在此戰斗生活兩個多月,為這片土地注入紅色基因。
新行百家姓墻
紅色新行村史館
2018年,新行村立足自然稟賦與歷史文化,提煉出“百家姓,興新行;綠成蔭,水繞房;紅土地,露新芒;仁義里,福綿長”的村居氣質,并啟動農房改善工程。2019年,新建農房250套,提升32套,建筑面積達4.5萬平方米。項目規劃堅持“四有”原則——有歷史文化、有產業配套、有資源稟賦、有區位優勢;設計上保留鄉土氣息,每戶配備“四合院”“農機庫”“雜物間”“小菜地”,既延續傳統居住形態,又滿足現代生活需求。
新行村不僅是宜居之地,更是文化傳承的沃土。村內保留“陶鐵匠”技藝、染坊工藝等非遺記憶,紅色遺址與田園風光交織,形成獨特文旅名片。2021年,新行村獲評“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并接連摘得“全國示范老年友好型社區”“江蘇省五星級農家書屋”“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等榮譽。依托紅色資源,設立“向陽花”理論教育基地,舉辦紅色故事宣講、非遺市集等活動,讓歷史文脈與當代生活共鳴。
新行村持續深化“一站式”便民服務,打造“群眾滿意、組織放心”的“兩委”隊伍,持續提升治理水平。同時,以“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為目標,推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與紅色文旅深度融合,讓古圩煥發新韻,為“美麗宿遷”增添一抹亮色。
新行村,一座承載百家姓故事的“紅”“綠”村落,正以包容之姿、創新之力,書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