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市兩會在全市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連日來,全市社會各界通過報紙、電視、新媒體等渠道關注市兩會內容、學習市兩會精神,對政府工作報告體現出的濃郁的民生情懷連連點贊。
大家一致認為,當前宿遷高質量發展宏偉藍圖已繪就,前進方向已明確,要緊緊圍繞市兩會目標,立足本職工作,銳意進取、勇毅前行,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宿遷新實踐而不懈奮斗。
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安全等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也是市兩會上的熱點話題。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3年我市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獲評省級安全發展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地區,消息令人振奮!”宿城區應急管理局工會主席徐艷說,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福祉,需要人人關注,個個參與。
徐艷說:“安全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依靠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局面。廣大生產經營單位應該不斷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持續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人民群眾是安全生產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也是安全生產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不管是作為一名市民,還是一名應急管理工作人員,我們都應共同筑牢'底線紅線’意識,凝聚'安全發展’共識,在全社會積極營造人人關心安全、參與安全、呵護安全、共筑安全的濃厚氛圍,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安全保障。”
36歲的蔡金玲是宿豫區來龍鎮的一名種植戶,她經營的一品居蔬菜種植家庭農場,被評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升產出效益’'建設和美家園’'拓寬收入渠道’等關鍵詞讓身為種植戶的我感到非常振奮。返鄉創業,投身農業,是我做過最正確的選擇,我能感受到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我的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離不開各項政策的扶持?!辈探鹆嵴f,這些年來,宿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放眼廣袤田野,處處是生機和希望,自己將繼續扎根農業,留在宿遷,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近年來,宿遷全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在我身邊,越來越多的'新農人’選擇投身農業,幫助更多農民增收致富。每一滴汗水都不會被熱土辜負,繼續追逐興農夢想,我們心中有目標、有信心、有激情!”蔡金玲說。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要素。市兩會期間,市文化館副館長朱浩軍非常關注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文明建設等相關內容。
“為增強市民的文化幸福感和獲得感,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宿遷市文化館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2023年,宿遷市文化館舉辦了文化惠民活動171場次?!敝旌栖娬f。
朱浩軍說:“2023年,我們舉辦免費培訓班307場次,其中未成年人免費培訓5門課程,上課共計30課時,惠及人數600余人次;開展市文化館微劇社、手鼓演奏等課程共計58場次,惠及人數2900余人次;2門非遺傳承課程,上課176課時,惠及人數900余人次;童聲合唱團培訓課程共計64課時,惠及人數3000余人次;舉辦公益性講座5期、展覽2次,參加國家級活動賽事1項,參加省級各項活動賽事4項;為22支業余文藝團隊長期免費提供活動場地。”朱浩軍說,2024年,宿遷市文化館將繼續圍繞非遺的“三見”進行改革創新,讓長處更長,實現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讓更多的群眾在文化活動中得到進一步發展。(記者 仲文路 顏靖堯 見習記者 倪家樂)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