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聞記者 李文靜)“以前是垃圾桶,清洗稍不及時就很臟,招蚊蟲;現在改成智能垃圾房,干凈衛生還美觀!”9月11日上午,在宿豫區豫新街道景尚佳園小區,居民王雅靜正向智能垃圾房投放生活垃圾。她說,垃圾房內部是密封的,還配備了除臭系統,有效避免了垃圾產生異味。如果垃圾房內的垃圾裝滿了,系統會自動提醒工作人員來清理。
智能垃圾房的投入使用給居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改變。近年來,宿豫區城管局按照“綠色生活、循環利用、業主受益”原則,在景尚佳園小區建立了垃圾分類環保驛站,鼓勵居民通過參與垃圾分類、小程序簽到、垃圾分類問答等形式獲得相應積分,利用積分在環保驛站兌換一些工具類、家居類、救援類等物品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應急問題。
為營造垃圾分類治理良好氛圍,景尚佳園小區還按要求常態化開展垃圾分類“紅黑榜”“爭做環保達人”評比、積分兌換、“二手交易”、入戶與駐點宣導等公益活動。
景尚佳園小區的垃圾分類“新時尚”在宿豫乃至宿遷都不是特例。宿遷通過建設環保驛站、二手用品調劑平臺、舊貨商店,把垃圾分類與市民生活需求緊密結合的同時,積極探索“智慧+”監管模式,通過建設“智慧環衛管理系統”,投放智能分類垃圾房(站),配套智能計量、新風除臭等系統實現垃圾分類全鏈條、全流程智慧監管。目前,全市共建立環保驛站16個,智能垃圾房(站)1735個。
在此基礎上,市城管局為圍繞倡導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踐行垃圾分類理念,弘揚綠色環保“新風尚”,按照國家和省級部署要求,一方面建立了市、縣(區)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聯席會議或領導小組工作制度,形成了城管牽頭、部門參與、屬地主體、市場運營的工作推進系統;另一方面制定了《宿遷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關于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意見》《宿遷市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保證階段性目標任務有效落實。
目前,宿遷累計建成生活垃圾焚燒、應急填埋、餐廚垃圾、建筑垃圾等處置利用終端22座、垃圾轉運站200余個(綜合性站6個)、智能桶站1735個、可回收物分揀中心7個、兩網融合點61個,分類車輛1600余臺,城市公共區域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100%,生活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達98%、無害化處理率100%。
“我們現在重點抓住‘一老一小’進行宣教、引導,通過積分兌換、現金回收、課堂教育、當面宣講等措施,積極營造垃圾分類濃厚氛圍。”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市二級巡視員尤文勝表示,將積極對標“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要求,以奮發有為的姿態推動宿遷垃圾分類高質量發展,為“強富美高”新宿遷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