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路名片】陳雪線,起自與青臨線交叉處、訖于泗洪縣半城鎮雪南村。該線路行政等級為鄉道,技術等級為四級公路。2021年該線路經改造,成為6米寬的瀝青混凝土路面,是泗洪縣城通往大王莊干部教育中心的快捷通道。
當和風吹拂洪澤湖北岸,當林木繁盛碩果飄香,當波光粼粼魚鮮蟹肥,洪澤湖北岸鄉村的富民故事接連上演。
“一路上,體驗項目不斷,既能去果林采摘新鮮水果,又能品嘗魚鮮感受大湖風情,豈不快哉!”剛剛體驗過泗洪鄉村一日游,家住泗洪縣城的市民吳先生興奮地說。
農村公路陳雪線,連鎮通村,聚焦民生,服務基層,打通鎮村產業運輸“毛細管”,一路興產富民,助力鄉村做好共富大文章。
這一路,平安放心
“從前的陳雪線沿線,鄉村發展情況、道路管養水平都不一致,通行量各有疏密,因此有的地方是坑坑洼洼的水泥路,有的地方是寬度不足五米的泥濘路,很長一段時間,通行起來讓人感覺十分不便。”泗洪縣半城鎮農路站站長陳軍回憶道。
2021年,泗洪縣交通運輸部門秉承“對外暢通、對內成網、節點打造、安全便捷”的建設理念,補齊“末梢路”,打造“循環路”,建設“產業路”。陳雪線被統一改造為6米寬的瀝青混凝土路,道路更寬、路面更整潔、綠化更美觀、設施更完善,帶動沿線鄉村形象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路,既是根基也是門面。為了給鄉村打造好陳雪線這道門面,泗洪縣交通運輸部門把建設與運營兩手抓。建設方面,既要規劃合理,穿插進鄉村發展主動脈,也要路地環境協調互融。管養運營方面,泗洪縣有關部門建立健全了農村公路管護機制,出臺《泗洪縣農村公路路長責任制實施辦法》,通過“路長制”、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引入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確保農村公路管養到位。
基于陳雪線的建設管養標準,泗洪縣交通運輸部門打造的“泗水流年,歸途如虹”品牌獲選宿遷市2021年度優秀農村公路品牌。
這一路,生態富民
農村公路,打通農產品運輸的“毛細管”,讓鄉親們搭上了生態富民的“發展快車”。
在陳雪線兩側鄉村,一種與河豚、刀魚并稱“長江三鮮”的高經濟價值淡水魚——鰣魚,擁有著不小的養殖規模。
“每年4月至12月,是我們基地養殖鰣魚的出貨季節,30條一箱的鰣魚我們一個月就可以出貨近30箱。”沿線一家鰣魚養殖企業的負責人周軍說,“我們養殖的鰣魚多以訂單形式從線上進行銷售,從出塘到上市再到餐桌,客戶要吃得‘一口鮮’,我們必須在運輸上‘摳’時間。”
要想物流運得快,沒有公路支撐可不行。憑借廣而密的農村公路,如今泗洪縣已實現“交郵聯運”在鄉村的全覆蓋,農貨搭上“便車”,農產品在路上“奔波”的時間進一步縮短,產業迎來蓬勃發展。
依托便利交通而“大火”的水產品可不止鰣魚一種,陳雪線兩側鄉村還大規模養殖著另外一種“餐桌常客”——大閘蟹。
“路修好了,螃蟹銷售市場便打開了。”泗洪縣半城鎮大王村會計王善明如是說。
“咱們村的螃蟹養殖可是真正享受到了交通的紅利,近些年,咱們村水產養殖戶已經從200余戶增加到近600戶。”王善明說,過去,大王村周邊的螃蟹節是年年辦,但市場始終是不溫不火。隨著農村公路修到家門前,水產養殖與物流運輸深度配套的問題終于得以解決。如今,不僅養殖規模擴大,便捷的交通也吸引來更多技術、資金、團隊等,養殖產業全面升級。
這一路,“紅旅”相伴
近年來,泗洪縣充分發揮“農路+”融合發展效應,圍繞特色產業打造,結合鄉鎮歷史文化、產業特色等元素,大力推進路地資源融合,相繼建成了一批平安放心路、產業致富路、文體賽事路、精準脫貧路、生態特色路、鄉村振興路、鄉愁情結路。
陳雪線沿線的半城鎮大王村,是新四軍四師師部、淮北行政公署的舊址地,具有深厚紅色文化底蘊。2023年11月,“泗洪縣大王莊‘湖畔烽火 紅色故土’紅色旅游融合發展項目”獲評“江蘇省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大王村的紅色名片持續擦亮,以大王莊紅色文化旅游區為代表的紅色旅游景點影響力、號召力不斷增強,陳雪線沿線的紅色文旅產業潛力也得到進一步釋放。
“過去,一條泥濘路、一個小村莊,我們自己都不相信游客會來游玩參觀。”王善明說。
如今,一條大道通八方,一個個村莊秀美興旺,數個產業富村富民,有了這些“硬”條件的“鼓氣撐腰”,鄉親們迎接來客越來越有“底氣”,鄉村發展越來越有“朝氣”,干事創業越來越有“勇氣”。
越鋪越密、越建越好、越管越暢的農村公路,繪就了和美鄉村新畫卷。
農村公路,正成為強村富民、生態發展的康莊大道。(王一群 陳少帥 馮全 莊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