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日上新宿遷”③|把握“必然要求” 擘畫鄉村振興美麗圖景
- 發布日期:
2023-03-23 - 來源: 宿遷網
- 訪問量:
宿遷網訊 “春天的盛會”吹起柔和的春風,催發了花,喚醒了草,也吹來了勃勃生機。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殷殷囑托,縈繞耳畔。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征程上,我市始終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接續奮斗,積勢蓄力再出發,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向前進。
建強“三群四鏈” 推動產業興旺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興旺既是支撐鄉村振興的源頭,也是夯實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鄉村要振興,就要大力發展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業。
3月10日上午,春光明媚,宿城區王官集鎮花園村的梨園內正上演一堂生動的“低效梨園改造技術”教學課。
作為花園村較早采用高接換種技術嫁接的“老梨樹人”王宜盛也在現場認真學習?!拔壹业睦鏄涫?020年初改造的,到了2021年上半年就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結出的果子個頭大、水分足、甜度高,價格翻倍。”王宜盛撫摸著自家的梨樹笑著說。
近年來,我市在宿城區王官集鎮、宿豫區順河街道、泗陽縣愛園鎮等梨重點產區大力推廣低效梨園改造技術,實施老品種梨樹高接換種2200余棵,輻射梨園近3000畝,極大地改善了梨品種結構,效益明顯提升,畝新增效益2300元以上。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與相關單位交流合作,引進更多優新品種和輕簡高效栽培技術在宿遷推廣應用,進一步推動果蔬產業鏈蓬勃發展,助力農業強市建設。”宿遷市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何井瑞說。
與此同時,在泗洪縣雙溝鎮,泗洪沃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裴正帶著員工在3000余畝的螃蟹和小龍蝦混合養殖基地進行小龍蝦投喂?!盀榱瞬粩嘌娱L產業鏈,我們不但會自己做飼料,同時也做小龍蝦加工,網上的銷量很可觀?!迸伺嵴f,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接下來,公司還會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更多工作,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不懈奮斗。
粒粒醇香的泗陽大米、膏肥黃滿的霸王蟹、味鮮質嫩的丁嘴金菜……一個個生機勃勃的農業產業正在宿遷廣袤鄉野上茁壯成長,這些本地特色產業也是我市農業“三群四鏈”中的重點產業。當前,我市正以“三群四鏈”為主攻方向,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截至去年底,全市農業主導產業群鏈綜合產值已突破850億元。
抓緊“兩個要害” 守護糧食安全
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
3月15日,晨曦剛剛灑過大地,宿城區蔡集鎮集南社區種植大戶高行達一大早就趕到了田地里,看著田里綠油油的麥苗,臉上早起的困倦也一掃而空。
“自從高標準農田建設后,我們澆水施肥方便多了,要是以前我的工作量得是現在的幾倍。”高行達說,他承包的農田位置偏,以前澆水、運肥料都不方便,大車進不去,小車運得少,后來區里統一進行高標準農田水渠配套建設,田邊通了水渠,還修了水泥路,“如今農田升級了,農活輕松了,成本降低了,收益增加了,我也正盤算著再多承包些地?!闭驹谔锕∩希咝羞_的眼中充滿了自信。
“總書記的話,讓我們這些一線的農業工作者更有干勁?!笔修r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張茂兵說,高標準農田建設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是推進鄉村振興、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舉措,“接下來,我們會繼續科學安排好建設進度和布局,有力、有序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噸糧田’,為全市糧食安全提供強有力保障?!?/p>
從麥田到種子實驗基地,早春時節,田間處處涌動著春潮,不論是農戶還是科研人員都忙著為新一年的農業生產打好基礎。
在江蘇(宿城)現代農業(稻麥)科技綜合示范基地,試驗田被劃分成形狀、大小一致的格子,每個田塊里種植不同品種的小麥。
“示范基地里正在做優質高產抗病小麥新品種的篩選試驗,好種子能讓農民少花錢多打糧,豐富的新品種也給了糧農更多選擇?!睋K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夏中華介紹,該公司最新選育出的“瑞華麥549”,預計豐產田塊畝產能達750公斤,目前已經與宿城區30多戶種糧大戶達成合作,帶動種植戶每畝增收100多元。
如今,放眼宿遷沃野大地,碩果累累、果蔬飄香,無不訴說著良種撒天下、惠澤千萬家的動人故事。我市以構建現代種業體系為目標,不斷推進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加大優質種子推廣使用力度,致力打造全國種源研發新高地,把農業“芯片”攥在自己手中,為鄉村振興注入現代農業“芯”動力。
倉廩實,天下安。一直以來,我市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用一次次生動實踐將守護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堅持“點面結合” 打造宜居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優化鎮村布局規劃,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斑@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也為我們做好鄉村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笔修r業農村局扶貧開發處處長鐘環說。
早春時節,走進宿城區王官集鎮唐圩社區,古亭老井與白墻黛瓦相互映襯,潺潺流水環抱著別致的農家小院,河面上小橋亭廊蜿蜒伸展……置身其中,無法想象眼前這個美麗宜居鄉村,幾年前還是產業蕭條、房屋破敗的“省定經濟薄弱村”。
“我們一家五口人以前住在30多平方米的磚瓦房中,臟亂破舊,現在住進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周圍的環境、設施也大大改善,日子過得舒心多了。”正在房前澆花的唐大爺談到如今的變化,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過去村里的道路下雨天沒法走,都是泥濘小路?,F在,每一個小巷子里都是水泥路、柏油路。大家的生活也更多彩了,我們晚上會跳廣場舞,每年春節我還領著鄉親們表演旱船?,F在的生活不但美,還甜!”
唐圩社區的變化是我市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依托“1129+N”城鎮發展空間布局,堅持點面結合的做法,不斷加快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點上,我市把農房改善作為鄉村建設的龍頭工程,積極推動農房向“優居”轉變、向“樂居”邁進,把現代小城市建設作為銜接城鄉的重要節點,努力把泗洪雙溝、沭陽馬廠等9個現代新型小城市打造成為服務農民生活的區域性中心。面上,扎實推進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落細落實廁所革命、水環境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重點任務,同時,加快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
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在宿遷,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已從試點示范轉入試點深化和面上創建,從一處“盆景”變成處處“風景”。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已經建成美麗宜居鄉村585個,累計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1個。
隨著各項措施的落實落細,我市鄉村的“氣質”也煥然一新。行走其間,不難發現,城市與鄉村在公共服務上的差距逐漸縮小。在農村,有現代化旅游集散中心和停車場、敞開式的村便民服務中心、設備齊全的文化禮堂……越來越多的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樣全面享受公共服務的便利,田園鄉村已與美好生活詩意相連。(劉海 沈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