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張云 通訊員 王冉 王營) 日前,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準予設立宿遷保稅物流中心(B型),這一歷史性的突破標志著宿遷擁有了建市以來的首個口岸開放功能載體,對社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建市以來,由于宿遷是江蘇省唯一沒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的省轄設區市,導致進口企業從其他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進口產品設備,增加了企業成本。一些重大項目難以落戶,重大產業配套難,貿易、投資便利化均受影響,極大制約了開放質量和水平。尤其是我市作為“電商名城”和中國(宿遷)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企業還無法開展“1210”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業務。
為彌補我市口岸開放平臺缺失這一短板,2021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多次專題研究部署,連續三年將其列入市政府工作報告推進。2023年,提請省政府高位推動,并納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1867號建議,持續加大爭取力度。
2024年,海關總署重啟保稅物流中心審批工作,市領導多次拜訪海關總署、南京海關,爭取海關總署來宿專題考察,為保稅物流中心成功獲批發揮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宿遷市商務、海關、財政、稅務、外匯、港口集團等單位也與省級有關單位、海關總署有關司局保持密切聯系,夯實工作基礎、加快申建步伐。
為保障保稅物流中心獲批后,能在最短時間內建成投用,宿遷堅持超前規劃建設,由市港口集團提前在運河宿遷港產業園投資建設保稅物流中心。該項目總規劃面積15.1萬㎡,占地227畝,已建成5.96萬㎡保稅倉庫、1.1萬㎡綜合服務區、2776.96㎡查驗倉庫、1778m海關圍網。目前,保稅物流中心已經超前完成海關信息化系統,具備運營使用條件;保稅物流中心已陸續與京東全球購、洋河股份等180余家企業簽訂意向協議,加快推動一批高質量、高引流、高效能項目入駐。
保稅物流中心緊鄰“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和宿遷港,區域“公鐵水”資源豐富,是淮徐高速、新揚高速、宿淮鐵路和徐宿淮鹽鐵路的交會點,依托京杭大運河、宿連航道、京滬高鐵和宿遷港鐵路專線,已形成“公鐵水”聯運體系以及完善的集疏運網絡,具有先天交通區位和臨港產業支撐優勢。企業可在保稅物流中心內保稅存儲進出口貨物及其他未辦結海關手續貨物、對所存貨物開展流通性簡單加工和增值服務、全球采購和國際分撥、配送、轉口貿易和國際中轉、經海關批準的其他國際物流業務;同時可享受進出口配額及許可證政策、稅收政策(進口保稅、出口退稅、免征稅等規定)、外匯政策、流通性簡單加工和增值服務等。
據悉,下一步,我市將加快申請驗收封關,研究出臺專項政策,通過打造保稅進口集散中心、推動“保稅+”融合發展等多種措施,加快建設高水平開放平臺,做大做強保稅貿易,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全市“港航產”一體化發展,服務構建“615”現代產業體系,努力以保稅物流中心的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引領帶動全市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