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土壤磷含量異常……”3月27日,宿城區王官集鎮農技員通過“宿城農業云”微信小程序收到歐廟村農田土壤異常預警后,第一時間聯系種植戶。隨后,種植戶針對土壤異常情況進行相應處理。
如此快速的反應和處理,得益于宿城區新上線的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平臺(以下簡稱“農業智慧平臺”)的投入使用。
“歐廟村的農田裝備了‘四情’監測設備,數據實時對接農業智慧平臺。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各地農技員通過手機小程序便可立即知曉,并指導種植戶解決。”宿城區農業農村局信息服務站站長潘鑫說,過去,農田數據需農技員實地采集,耗時耗力且難以及時發現突發情況。如今,監測設備與農業智慧平臺聯動,數據更精準、全面,大幅提升了田管效率。
據悉,農業智慧平臺于2024年下半年開發,今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平臺涵蓋農資調度、農機調度、遙感監測、智能灌溉和智慧農情五大功能模塊。歐廟村的土壤異常預警功能,便是智慧農情模塊的核心應用之一。
在智慧農情模塊中,不僅可以看到全區“四情”監測設備運行情況,還能實時獲取莊稼生長狀況、蟲害等級、雜草密度等數據。土壤監測區域則詳細記錄每塊農田的溫度、濕度、肥力等指標。
“通過分析監測數據,農技部門可精準指導種植戶施肥、灌溉。數據動態管理加上快速響應,能顯著提高農田產量。”潘鑫說。
潘鑫介紹,平臺還整合了全區種植戶、種植面積等數據,通過分析歷史農藥、化肥使用情況,預測今年需求,指導農資經營戶精準儲備。此外,平臺還能根據各鄉鎮(街道)種植面積調度農機設備,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農業智慧平臺的投入使用,是宿遷推動智慧農業建設的典型案例。近年來,宿遷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為契機,穩步推進農業數字化。為夯實智慧農業基礎,宿遷出臺《宿遷市農業數字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目標任務;同時建立農業數字化建設整市推進專項工作機制,完善制度保障。
在“六大百億級”產業體系基礎上,宿遷聚焦“智花、智冷、智漁”等八大方向,分縣區攻堅產業數字化短板,通過項目化推進確保落地實效。
目前,市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已集成16個數據專題、150個時空圖層,累計收錄數據2160余萬條,開發了糧食安全監測等九大應用,構建作物面積、產量等七大預警模型。此外,高標準農田、智慧農機等特色應用場景也已投入運行。
“接下來,我們將以‘可用、適用、好用、提高效用’為原則,堅持全市‘一盤棋’,實行數據共享、成果共用,總結以往經驗教訓,將農業智慧‘大腦’進行深化改造提升,用科技的力量,為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占武說。(殷朝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