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宿遷市新聞傳媒中心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宿遷分公司開展合作,速新聞客戶端正式接入DeepSeek智能系統,一場智能化革命在這座“電商名城”悄然開啟。連日來,宿遷各部門加速推動與DeepSeek對接融合,構建覆蓋“感知—分析—決策—反饋”的全鏈條AI賦能體系,為基層治理、政企服務等工作注入了新動能。
政務服務的智能躍遷
“這里是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你好,我想反映一個問題,我家附近的路燈壞了,抓緊讓相關部門核實維修。”在宿城區綜合指揮調度中心,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話務員盧雅楠正在接聽市民電話。
接完電話后,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的“數字員工”正以驚人的效率重構服務流程,從工單自動形成到分派到相關部門,只用了5秒鐘。
盧雅楠稱,之前按照常規流程,話務員在接到市民熱線時,需要手工錄入內容,在系統內形成工單,然后再根據各單位職責范圍,人工派發到相應部門,前后需要2分鐘的時間。而在此過程中,如果有些市民表述不清具體問題,還可能花費更多時間。通過DeepSeek的智能識別系統,哪怕群眾用宿遷話反映情況,系統也能瞬間轉換為文字并定位到具體坐標。
據宿城區數據局綜合指揮調度中心指揮派遣科科長劉博介紹,現在,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集成DeepSeekAI大模型的能力,讓AI一鍵整理分析客戶的訴求,一鍵生成工單,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系統不僅接入了本地數據庫,將全市所有小區、街道、地名的正確寫法全部錄入,還能通過語義分析和上下文理解,自動糾正語音轉寫中的錯誤。目前,工單錄入的準確率已經接近100%。
產業升級的智能引擎
智能制造企業聚集的宿遷,DeepSeek正在重塑生產圖景。
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宿遷分公司,DeepSeek(70B)大模型正在全速運轉著,這是該公司向上申請的高性能算力服務器。
據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宿遷分公司宿城區局總經理方明陽介紹,這套系統不僅具備強大的語義理解和多模態處理能力,還能在毫秒級時間內完成語音轉寫、工單分撥和效能分析,確保群眾訴求得到快速響應。在系統部署和測試階段,該公司工程師團隊連續多天通宵調試,優化系統性能,反復測試、調整參數,確保系統能夠精準識別。
同時,記者從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宿遷分公司(以下簡稱“宿遷移動”)了解到,該公司完成了DeepSeek—R1—70B模型的本地部署工作,助力DeepSeek正式登陸宿遷。目前,宿遷移動已與本地多家企業展開了深入的AI應用場景研討,成功挖掘了多個具有開發潛力的POC(Proof of Concept)場景。這些場景涵蓋了智能生產、供應鏈管理和客戶服務等多個領域,為AI技術在企業中的深度應用提供了重要參考。
城市治理的智慧蛻變
在民生領域,智能系統已滲透城市毛細血管。
宿遷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指揮協調處處長李龍告訴記者,該中心已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接入四大治理系統。結合已有數據構建RAG知識庫,實現智慧城市問答。下一步,他們將部署671B版本DeepSeek模型,開展微調,充分發揮V3和R1效能,結合事件分撥平臺,賦能各縣區使用。
記者了解到,宿遷市數據局將在政務云部署“滿血版”DeepSeek,2月底前,將開展相關知識庫梳理和訓練,推動政府門戶網站、“宿企通”服務平臺、“宿心辦”APP等接入大模型應用,通過DeepSeek的知識推理能力,實現政務信息查詢智能響應升級,服務覆蓋范圍擴大,日均處理咨詢量提升,為市民和企業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智慧服務。3月上旬,該局將通過DeepSeek深度學習框架,引入AI“智能員工”,改變傳統人工審核工單方式,對訴求內容進行事項信息分類、快速匹配,將群眾訴求工單直接轉派至職能部門,壓減工單內部流轉時長,實現“接得快”“分得準”“辦得實”。
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從“經驗決策”到“數據決策”,宿遷的實踐正在重新定義智慧城市的內涵。未來,宿遷將繼續堅持技術和城市“為人而轉”的理念,在DeepSeek的加持下,不斷提高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分析、智能問答、日常報告與針對性預警的能力,深度探索人工智能賦能城市治理新的可能性,為城市數字化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