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接力義務守護烈士墓83年的我市泗陽縣穿城鎮大元村村民姜維、姜亞西父子光榮上榜。
姜維,男,中共黨員,1928年12月生;姜亞西,男,中共黨員,1955年5月生。1941年,13歲的姜維當起了義務守墓人,守護犧牲的30多名新四軍戰士。2015年,姜維的長子姜亞西接過義務守墓的“接力棒”,繼續守護長眠的英雄。
少年時許下承諾
1941年,盤踞在大元村腰莊的國民黨頑軍為非作歹,老百姓深受其害。新四軍獨立旅二團接上級命令,決定摘除這顆“毒瘤”。戰斗持續了兩天兩夜,最終,國民黨頑軍250余人被殲滅,但新四軍有30多名戰士犧牲。
戰斗結束后,當時13歲的姜維和新四軍戰士、村民們一起收殮烈士遺體。由于條件艱苦,加之部隊作戰任務緊急,30多位烈士的遺體只能就地掩埋。這一場景,姜維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戰士們對站在一旁的姜維等人說:“我們走后,請你們一定要看護好這些墓?!苯S含淚點了點頭,向戰士們許諾:“他們英勇犧牲,我將一生一世守護英靈?!?/p>
幾十年初心不改
黃土埋忠骨,一諾守英靈。自1941年起,無論嚴寒酷暑、風霜雨雪,姜維每隔幾天就到烈士墓前,清掃落葉、拔除雜草。
新中國成立后,多數烈士遺骸陸續被親屬認領,魂歸故里,只有8位烈士的遺骸無人認領。后來,村里平整土地,姜維將零散的烈士墓集中遷移至新的地方,繼續當義務守墓人。1973年,村里實施農田“旱改水”工程,姜維擔心烈士墓受影響,又將烈士墓遷至腰莊北邊高地——距離自家不到300米的地方,方便平日里照看。
姜維幾十年如一日守護烈士墓的行為感動了鄉鄰。2010年,年逾八旬的姜維決定重修烈士墓,當地村民自發為烈士墓建圍墻、鋪地坪、刻碑立傳。2018年,當地政府撥款將水泥路鋪到烈士墓前,方便群眾祭掃。
紅色精神代代傳
隨著姜維年事漸高、腿腳不便,姜亞西接過了義務守墓的“接力棒”。從記事起,姜亞西就經常跟隨父親去祭掃烈士墓。父親一次次講述那段悲壯的歷史并告誡他:“烈士們是為了我們才犧牲的,我們要世代守護他們。萬一哪一天我不在了,你一定要替我守好烈士墓。”
守的是英靈,護的是初心。姜亞西當過8年兵,有著50多年的黨齡。自從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即便家里的事再多、農活再忙,姜亞西都定期清除烈士墓旁的雜草,小心翼翼地擦拭墓碑。2016年,姜亞西因病右腿截肢。適配假肢后,雖然走路不方便,但他堅持每天到烈士墓前打掃衛生。每逢當地學校組織學生們到烈士墓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姜亞西就義務給學生們講述英烈的故事。
“現在父親坐在輪椅上,我推著輪椅,互相支撐著‘走’到烈士墓前?!苯獊單髡f,因為父親年紀越來越大,不能獨自出門,他便為父親買了望遠鏡,讓父親在家中就能看到烈士墓。
“一天下來,我會到烈士墓前好幾次,因為離家特別近,出門去那里轉一圈已經成為習慣。”姜亞西說,他會代替父親一直守護烈士墓,將烈士們的事跡講給子孫聽,將紅色精神傳承下去。如今,姜亞西的兒子和孫子也加入義務守墓的隊伍。
83年來,姜維、姜亞西父子守護著烈士墓,守護著烈士忠魂。(記者 裴凌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