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在助餐點品嘗色香味俱全的飯菜,孩童們在“夢想小屋”內開心地玩耍……11月5日,記者走進宿城區古城街道,一幕幕溫馨和諧的場景映入眼簾,成為街道辦好民生“小事”、托穩百姓幸福的生動見證。
在古城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張大爺告訴記者,他經常來這里參加各種活動,和朋友們嘮嘮嗑,生活十分愜意。該中心集康復理療、綜合服務以及日間照料等功能于一體,通過智慧養老管理系統,實現老年人需求的精準對接,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
王彩虹是古城街道富康社區的居民,她對古城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助餐點贊不絕口:“這里的飯菜不僅營養均衡,口味適合我們老年人,而且價格特別實惠。”
據了解,古城街道不僅設立了多個助餐點,還聯合轄區內的餐飲企業、超市及志愿組織,推出了助餐助浴、愛心超市等多元化服務,并提供理發、家政、護理等上門服務,同時幫助符合條件的老年人辦理尊老金手續,目前已有842名老人受益。
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物質生活需求,古城街道還十分重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古城街道創新舉辦“為老服務進社區”“銀齡匯”等主題活動,開展慰問演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在古城街道,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工作同樣被放在首位。在項王社區,一家省級示范性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成為社區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堅強后盾。這里設有兒童閱讀室、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室,硬件設施配套齊全,活動用品種類豐富,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和活動空間。
近年來,古城街道深化陣地建設,積極打造兒童友好街區,不僅組建了“西楚媽媽”愛心服務隊,還精心打造了“夢想小屋”,切實改善了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為重點的困境兒童生活環境。
與此同時,古城街道充分利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精準管理模式,對轄區內未成年人家庭及困境兒童進行全覆蓋走訪,建立了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基礎數據庫。網格員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聯系、微信聯系等方式,及時了解、上報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情況,做到“一戶一檔、一人一檔”。截至目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基礎數據庫已錄入53名兒童相關信息,古城街道根據實際情況對53名兒童進行救助。
此外,為了滿足轄區內企業職工、新業態就業群體子女的暑期學習、活動需要,古城街道開設了愛心暑托班,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課程和活動項目,不僅讓孩子們在暑期“有所學、有所樂”,更讓家長們能夠安心工作,無后顧之憂。
一些看似瑣碎的民生事項,對老百姓而言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近年來,古城街道充分整合資源,新建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健身活動區、“金絲利·閱享空間”等共享陣地,為群眾提供休閑娛樂空間;針對“生命通道”、架空層、“三合一”場所等開展專項清理整治活動,并通過安裝電梯阻車器,有效防范電動自行車“進梯入戶”帶來的火災風險;新增了8個電動汽車充電站、936個電動自行車停車棚及14948個充電端口,解決了群眾的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題;建成80余個垃圾分類投放站,不僅改善了小區環境,而且增強了群眾的環保意識……
“民生實事看得見、摸得著,只要一件一件做好,就能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古城街道負責人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古城街道將持續做好“居民家門口的事”,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更好地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記者 馬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