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請輸入關鍵字
      確定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歷史規劃
      名稱 市政府關于印發宿遷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索引號 014320144/2020-00026 分類 歷史規劃 ??社會福利 ?? 通知
      發布機構 宿遷市人民政府 發文日期 2020-06-17
      文號 宿政發〔2020〕44號 關鍵詞
      文件下載 市政府關于印發宿遷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時效

      市政府關于印發宿遷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現將《宿遷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年-2022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宿遷市人民政府

      2020年6月16日

      (此件公開發布)


      宿遷市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9〕85號)精神,進一步推進全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完善政策制度,優化養老環境,強化社會服務,增加適度普惠養老供給,創新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將宿遷打造成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到2022年,全面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服務設施更加完善,服務主體更加多元,服務隊伍更加壯大,監管機制更加有效,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養老服務設施體系

      1. 推進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結合鄉鎮布局優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等契機,對農村特困人員實行分片集中供養,改造提升供養服務設施,實現區域布局合理、功能設施完備、管理服務高效。到2022年,全市所有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符合二級以上養老機構等級標準,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0%以上;每個縣(區)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失智)、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市民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管委會負責。以下均需各縣、區落實,不再列出)

      2. 加快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特困人員分片集中供養后騰空的鄉鎮敬老院,確保繼續用于農村養老服務,在完善設施功能的基礎上,通過公建民營、委托運營等方式,轉型升級為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面向社會老人開展服務。到2022年,每個縣(區)至少建有3所能夠面向周邊2至3個鄉鎮提供社會化養老服務,并具備助餐助浴、康復輔具租賃、護理技能培訓等功能的區域性養老服務綜合體。按照政府扶得起、村里辦得起、老人用得上、服務可持續原則,大力發展農村幸福小院等鄰里互助養老模式,滿足農村老年人養老不離村的需求。支持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運營主體發揮輻射作用,連鎖托管運營農村幸福小院等互助養老中心,逐步補齊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短板。(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分工負責)

      3. 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健全住宅小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社區嵌入式日間照料中心、街道養老服務綜合體三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網絡。在新出讓地塊規劃條件中明確每百戶不少于20平方米配套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確保新建小區按每百戶20-30平方米配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用房;已建成的住宅區采取政府回購、租賃等形式,按每百戶15-20平方米的標準調劑解決到位。2021年底前,城市社區嵌入式日間照料中心覆蓋率達到90%以上,所有城市街道建有1所以上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功能的養老服務綜合體。2022年底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達到100%。(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分工負責)

      4. 推動養老機構安全隱患整治到位。開展解決養老機構消防審驗問題攻堅行動,在全面甄別的基礎上,強化分類處置,對因前置手續不全而未能取得消防審驗合格手續的養老機構,由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集中研究會商,對消防、建筑物達到安全標準或經整改后達到安全標準的,采取會議議定、部門簽字等方式予以確認。依照“一院一策”、“一案一策”要求,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和幫助民辦養老機構進行整改提升,確保2020年底前所有養老機構消防審驗問題全部妥善解決。(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財政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分工負責)

      5. 推進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按計劃分年度對納入特困供養、建檔立卡范圍的高齡、失能、重度殘疾等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按照一定標準給予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可積極引導城鄉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統籌推進住宅小區適老化改造,建設一批老年友好型社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殘聯分工負責)

      6. 落實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要求和供地保障。將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落實舉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以及公共配建的養老服務設施供地保障政策。公共配建的養老服務設施竣工后,開發單位無償移交給當地民政部門,并協助民政部門辦理不動產權證,由民政部門履行監管職責,確保養老服務用途。2021年底前,市區及各縣完成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分工負責)

      (二)推動養老服務能力提升

      7. 加快醫養結合融合發展。全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行動不便的居家老年人上門提供健康管理和康復護理服務,到2022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80%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嵌入式養老綜合體、日間照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建立緊密醫養結合關系,為老年人提供醫療康復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醫院轉型或新建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開展老人康復服務。對社會舉辦康復醫院、護理院等醫療機構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不作限制。到2022年,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養老機構與協議合作的醫療衛生機構普遍開通轉診綠色服務。(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醫療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分工負責)

      8. 提升機構養老服務質量。深入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2020年底前,全市所有養老機構質量隱患整治到位。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和服務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工作,對列入標準化試點的機構予以補貼,等級評定結果作為經費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事項的重要依據。推動養老機構規模化、連鎖化發展,鼓勵有條件的機構逐步拓展營養配餐、保健按摩、精神關愛、臨終關懷等特色服務。鼓勵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在院內設立醫務室,或與醫療機構合作,增設護理型床位,為老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到2022年,所有養老機構能夠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各縣(區)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分工負責)

      9. 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全面推動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融合,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緊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務,2020年接受居家上門服務老年人占比達到10%。社區配建移交的養老服務設施,無償或低償委托專業養老組織運營。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模式,支持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探索設立“家庭養老床位”,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專業化服務。大力培育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專業養老服務組織,鼓勵物業、家政等企業依托社區資源,開展老年助餐、定期巡訪等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到2022年,“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全面建成。(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分工負責)

      10. 提升智慧養老服務水平。依托市級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市、縣、鄉、村養老服務信息聯網,推動部門信息共享,建成四級互聯、多方互通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試點建設一批示范性“智慧養老服務機構”和“智慧養老服務社區”,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虛擬養老院”、居家社區養老緊急救援系統和居家養老服務智能化建設。(市民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分工負責)

      (三)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

      11. 加強養老服務人員技能培訓。將養老護理員培訓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所需資金按規定從失業保險基金支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中列支。推進養老服務實訓基地建設,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工程,2020年底前,建成2個以上市級養老服務實訓基地;到2022年底,培訓養老護理員5000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1000名,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500名,所有養老機構負責人輪訓一遍。規范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鼓勵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行業協會、培訓機構和第三方評價機構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后,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認定結果作為養老護理員享受相關補貼政策的重要依據。(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分工負責)

      12. 發展為老助老志愿服務。以社區服務為平臺,以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者為支撐,大力發展為老助老志愿服務。發揮村居“兩委”、農村留守婦女等積極性,通過鄰里互助、親友相助、志愿服務等模式,提高農村老人關愛服務水平。探索建立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制度,引導青年學生、社會愛心人士等各類志愿者參與為老助老服務。(市民政局、市婦聯、團市委分工負責)

      13. 建立養老服務褒揚機制。將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納入全市職業技能大賽,對獲獎選手按規定授予“宿遷市技術能手”稱號,優先推薦參加省級技能大賽,并晉升相應職業技能等級。每年開展“最美護理員”評比活動,對獲得“最美護理員”榮譽的給予一定獎勵。廣泛宣傳養老護理員先進事跡和奉獻精神,讓其勞動創造和社會價值在全社會得到尊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分工負責)

      (四)健全養老服務制度保障

      14. 建立長期照護服務體系。擴大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范圍,到2022年全市80周歲以上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實現全覆蓋。探索失能老人家庭“喘息服務”,由專業人員上門為失能老年人提供短期照護服務,或將失能老人安排到養老機構短期照護,紓解家庭照護壓力。探索建立子女帶薪陪護假制度。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療保障局、市殘聯分工負責)

      15. 完善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全面建立居家探訪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等面向居家的獨居、空巢、留守、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開展探訪與幫扶服務。到2022年,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建立困難老年人法律援助機制,對70周歲以上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申請事項范圍不作具體限制。(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司法局分工負責)

      16. 完善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優先將經濟困難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等老年人納入基本養老服務保障重點。把各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納入補貼范圍,明確政府為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購買服務標準,以及民辦醫療機構設立或轉型為養老護理院護理型床位建設補貼辦法等。根據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護理型床位建設補貼、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標準以及護理員崗位補貼、入職補貼標準等。(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療保障局分工負責)

      17. 落實民辦養老機構扶持政策。鼓勵社會資本等通過多種方式參與養老產業發展,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面向中等收入家庭的普惠型養老服務機構。社會力量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享有同等的土地使用政策。民辦養老機構與公辦養老機構均依法享受稅費優惠政策。對不同社會主體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實施同等的建設補貼、運營補貼政策。支持民辦養老機構和服務企業依法設立分支機構,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在其登記管理機關管轄區域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養老服務品牌。(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稅務局分工負責)

      (五)強化養老服務綜合監管

      18. 加快養老服務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覆蓋養老服務企業(機構)法人、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的行業信用體系,加強信用監管和信息公開。依據國家和省有關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實施辦法,建立我市養老服務市場失信懲戒制度,發布養老服務市場聯合懲戒對象和重點關注對象名單,依法依規實施懲戒。(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分工負責)

      19. 優化養老服務消費環境。開展養老服務質量監測,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查處侵害老年人權益的非法集資、傳銷、欺詐銷售,以及打著養生名義進行欺詐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養老產品和服務消費質量評價體系,暢通消費者反饋渠道,營造安全放心的養老服務消費環境。(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分工負責)

      20. 強化養老服務聯合監管。落實“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要求,建立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跨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健全養老服務領域“雙隨機、一公開”和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建立養老服務投訴舉報受理平臺,拓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渠道和方式。完善養老服務安全監管約談制度。(市養老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各自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要建立養老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領導牽頭召集,定期檢查、通報工作進展,及時協調解決養老服務工作有關問題,確保養老服務各項任務按期完成。要把養老服務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落實,并列入各地為民辦實事項目,統籌各方資源,加強能力建設,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把養老服務發展所需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逐步加大養老服務財政投入,到2022年,市本級和各縣(區)政府用于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55%以上用于支持發展養老服務。積極引導養老服務多元化投入,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商業保險機構等通過PPP模式、直接投資、公建民營、慈善捐贈等方式參與發展養老服務。拓寬養老服務融資渠道,規范養老機構融資收費,切實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面梳理由財政支出安排的各類養老服務項目,制定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目錄與標準,提高財政支出的精準化水平。

      (三)強化績效考核。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要把養老服務政策落實情況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范圍,對落實養老政策積極主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的,在安排財政補助、遴選相關試點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對推進工作不力的,采取通報、約談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實。

      附件: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重點指標年度目標


      抄送:市委各部委辦,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市監委,

      市法院,市檢察院,宿遷軍分區。

      宿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6月17日印發

      相關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浮力第一页草草影院|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太粗太深了用力点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出轨的女人2电影| 香蕉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QQ号 | 男女性杂交内射女BBWXZ|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播放| 18美女私密尿口视频| 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好|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欧亚专线欧洲s码wm|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国产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在线成年人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三级网站在线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毛片| 青青草视频成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97青青草视频| 好男人www社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动作大片|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爽| 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8天堂资源在线| 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级毛片| 日本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mv| 亚洲欧美日韩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