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聞記者 高云龍 見習記者 宋清 通訊員 高歌)“我們與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研發出高效N型單晶i-TOPCon電池片,以25.5%的高轉換率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7月15日,談及“智改數轉”帶來的效益,位于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天合光能(宿遷)光電有限公司運營計劃負責人李淼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
作為天合光能(宿遷)光電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工廠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不僅實現生產過程無人干預、產品研發周期短,還全面提升產品良品率、設備綜合效率等,推動企業在25年時間里,發展成為國內光伏行業龍頭企業和行業智能制造的標桿和典范。
“在宿遷各級黨委政府全力支持下,我們全面推廣應用母公司光伏電池及組件領域智能制造模式,在2019年落戶時就以‘云、管、端’的能源物聯網概念來建設光電廠區,目前公司全部使用數字化生產設備,其中聯網設備占比60%。”李淼告訴記者,以“智改數轉”推動跨越式發展,該企業雖是2020年6月剛建成投產,2021年營業收入已超80億元,2022年預計突破110億元。
為提高生產運營效能,天合光能(宿遷)光電有限公司全面應用智能化技術。在技術層面,通過采用全球領先的技術,有效提高陽光采用率,減少隱裂風險;在生產制造層面,通過配置智能化生產、檢測、物流裝備,實現生產制造過程智能化;在生產經營管理層面,通過應用天合光能工業互聯網平臺,強化公司生產經營管控能力,保障全業務協同管控。與此同時,在廠內進行物流優化,實現高效、靈活、柔性的物流運輸。
在此基礎上,梳理運用多年來光電行業信息化建設經驗,創新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設備與設備之間以及設備與系統之間的互聯,有效滿足產品生產經營過程各業務數據交互需求及場景覆蓋,加快實現產品的智能制造。
“可以自豪地說,信息系統已覆蓋我們采購、生產、調度、監控,乃至成本管理、財務管理等方方面面,既提升了公司產能,又提高了產品品質。”據李淼介紹,截至目前,該企業單晶電池片年產量已由10GW提升至12.4GW,產值增加了2.4億元;智能化檢測裝備及生產過程管控水平的提升,也將產品良品率提高到了99.2%。
面對你追我趕的產業發展態勢,企業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當前,我們正借力《宿遷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全力推進‘智改數轉’再深一層,充分發揮科技賦能作用,帶動公司發展再進一步,為宿遷打造千億級光伏新能源產業鏈多作貢獻。”李淼表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