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活躍城鄉文化生活,充分展示全市農民體育事業新發展和農村精神文明新風貌,推動農旅融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將于近期舉辦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現將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組織委員會《關于印發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運動會方案暨競賽規程的通知》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關于印發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方案暨競賽規程的通知
(此頁無正文)
宿遷市農業農村局
2024年8月26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 件
關于印發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方案暨競賽規程的通知
各縣區農業農村局,市經開區政社辦、湖濱新區農村工作局、洋河新區社會事業局:
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將于2024年8月至9月舉辦,為做好相關活動組織工作,現將本屆運動會方案暨競賽規程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并認真做好組隊參賽的各項準備工作。
附件:1.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方案
2.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競賽總規程
3.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競賽單項細則
4.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報名表
附件1
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方案
為進一步活躍城鄉文化生活,傳承優秀農耕傳統文化,充分展示宿遷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氣象和農民的精神風貌,推動農旅融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擬結合江蘇省第十屆農民運動會和第七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舉辦我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今后每四年舉辦一次,與省農民運動會舉辦年份保持同步),現制定如下方案。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宿遷市農業農村局、宿遷市體育局、宿遷日報社、宿遷市廣電總臺、宿城區人民政府
指導單位:江蘇省農民體育協會
二、比賽項目及地點
比賽項目設置充分體現“農業特性、農村特色、農民特點”,共設置12個項目,具體如下:
池塘抓魚歡樂多、荷塘齊心采蓮忙、搶收南瓜忙中樂、巧搓玉米送親人、合力磨面滿開懷、曬場收谷送糧站、滾鐵環喜洋洋、碾轱轆慶豐收、推獨輪車開心樂、提水抗旱保禾苗、捆蟹達人秀、跳繩達人秀。
注:前6個項目為省第十屆農民運動會農民體育特色項目。
開幕式及閉幕式舉辦地點均在宿城區蔡集鎮牛角村歡樂田園度假區。
三、參賽辦法及人員規模
(一)以縣區為單位組成代表隊。每個代表隊必須報名參加前10個比賽項目,最后2個項目為可選項目。
(二)各代表隊參加競賽項目的人數,按各單項競賽規則要求執行。
(三)每名運動員可以兼報1個項目。
(四)參賽運動員資格:為轄區內涉農鄉鎮(街道)居住的農民,包括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員,農業企業職工等。男女運動員年齡需在20周歲(2004年1月1日以前出生)至60周歲(1964年1月1日以后出生)之間。
(五)參賽規模。參加市決賽運動員約320人次,記者、裁判、工作人員等約30人,總人數約350人次。
四、實施步驟和時間安排
(一)籌備階段(2024年7月-8月上旬)
1.起草并下發運動會活動方案;
2.制定并下發運動會競賽總規程和單項賽程,檢查落實比賽報名和場地落實情況,明確各比賽項目具體時間;
3.明確職責分工,確定開、閉幕式相關內容;
4.完成運動會視覺體系的設計工作,包括運動會LOGO、海報、宣傳物料等。
(二)比賽階段(2024年8月中旬-9月)
1.初賽。由各縣區對12個競賽項目分別組織初賽,選拔優秀運動員參加市決賽。
2.市決賽。初步定為8月下旬到9月下旬,具體時間另文通知。期間邀請市外健身愛好者來宿開展文化交流旅游。同時做好各項總結,對組織實施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集體予以表揚。
五、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級成立競賽組委會,賽事結束后自行解散,建立部門間協作配合機制,參照以往其他體育賽事慣例和實際需要,明確職責分工,研究、協調、解決相關重大問題;邀請省農民體育協會對賽事組織工作進行具體指導。各縣區要加強組織領導,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心協力共同做好相關實施工作。
(二)強化協同配合。各縣區、各相關部門要增強責任感和合作意識,協同抓好各項籌備和組織工作,確保運動會安全有序圓滿舉辦。市農業農村局要發揮牽頭主導作用,市體育局、宿遷日報社、市廣電總臺及宿城區政府做好協同配合,抽調得力人員,集中精力推進工作。宿城區要圍繞比賽特別是開、閉幕式等重點環節,落實應急措施,積極邀請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報道,確保各項工作緊張有序、高效運作。
(三)強化氛圍營造。依托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借助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力量,不斷提升群眾的知曉度和參與度,形成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民趣味運動會的氛圍。同時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推廣普及,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健身活動,讓全市群眾共享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幸福美好生活。
附件2
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競賽總規程
一、主辦單位
宿遷市農業農村局、宿遷市體育局、宿遷日報社、宿遷市廣電總臺、宿城區人民政府
二、指導單位
江蘇省農民體育協會
三、競賽日期和地點
2024年8-9月(具體時間待定);地點:宿城區蔡集鎮牛角村歡樂田園度假區。
四、競賽項目
比賽共設置12個項目,其中必報項目為10個,可選項目2個,具體如下:
(一)必報項目(10個):池塘抓魚歡樂多、荷塘齊心采蓮忙、搶收南瓜忙中樂、巧搓玉米送親人、合力磨面滿開懷、曬場收谷送糧站、滾鐵環喜洋洋、碾轱轆慶豐收、推獨輪車開心樂、提水抗旱保禾苗。
(二)可選項目(2個):捆蟹達人秀、跳繩達人秀。
五、參賽辦法
(一)以縣區為單位組成代表隊。每個代表隊必須報名參加全部必報項目的10個競賽項目。
(二)各代表隊參加競賽項目的人數,按各單項競賽規則要求執行。
(三)每名運動員可以兼報1個項目。
(四)參賽運動員資格:為轄區內涉農鄉鎮(街道)居住的農民,包括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員,農業企業職工等。男女運動員年齡需在20周歲(2004年1月1日以前出生)至60周歲(1964年1月1日以后出生)之間。
六、競賽辦法
各項目按單項競賽規則執行。
七、錄取名次和獎勵
(一)個人單項、集體項目小組取前三名,頒發獎牌和證書。
(二)代表隊按必報項目各單項成績名次分之和計算總成績(計算方法另文通知),取團體成績前三名,頒發獎杯。
(三)可選項目單項成績不計入代表隊總分。
(四)設單位優秀組織獎和體育道德風尚獎。
八、報名
各縣區代表隊人員名單2024年9月9日前報市農民體育協會。
市農民體協聯系人,劉愛明,電話:13805243335,郵箱:1260609738@qq.com
九、報到
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十、裁判員
各項目的裁判長及裁判員由主辦單位選派。
十一、仲裁委員會
競賽設仲裁委員會。
十二、競賽服裝及號碼
競賽服由各縣區自行統一,按各項目競賽規程及規則規定執行。運動員號碼由大會統一編號,統一制作。
十三、經費
(1)本屆市農民趣味運動會決賽期間,開、閉幕式籌備、競賽器材購置和裁判隊伍組織及競賽運營等相關費用主要由宿城區負責。
(2)初賽費用以及決賽階段各縣區領隊、教練員、隊員參賽交通、飲食等費用及其它開支由各縣區自理。
十四、器材
比賽規定器材均由大會準備。
十五、保險
運動員體檢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由各參賽隊自行辦理,參賽時需向大會出具相關證明。
十六、本規程和各單項競賽規程的解釋、修改或補充事宜由主辦單位負責(項目及競賽規程如有調整,再另文通知)。
附件3
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競賽項目單項細則
一、池塘抓魚歡樂多
(一)參賽人數
每隊3人(2男1女)。
(二)比賽場地
池塘一口(水深約20至45公分),活魚若干。
(三)比賽器材
編號魚簍若干,50公斤磅秤4把。
(四)比賽辦法
每隊3人參賽(2男1女),每隊一只魚簍裝魚,3名運動員赤腳在池塘徒手抓魚并將魚送入本隊的魚簍中。
競賽規則:開賽前,下塘抓魚的運動員統一站在池塘內指定出發點(賽前抽簽確定),從靜止開始,哨聲一響,比賽開始,運動員在池塘內抓魚,但不準搶占他人手中或魚簍中的魚,否則取消該隊該項比賽成績;除3名參賽隊員外,本隊其他運動員不得參與任何抓魚,否則取消該隊該項比賽成績。哨聲再響,全體靜止不動,比賽結束,持魚簍運動員將魚簍舉過頭頂,未進筐的魚不予計算。比賽時間15分鐘,按重量計算,以公斤為單位(小數后4舍5入),魚簍里魚重量多者的獲勝。重量相等時魚尾數多者獲勝。
二、荷塘齊心采蓮忙
(一)參賽人數
每隊3人(2男1女)。
(二)比賽場地
池塘一口,塘中蓮池一塊。
(三)比賽器材
木盆3只,小劃板6塊,籮筐1個,救生衣3件,蓮花3只,救生舟1艘。
(四)比賽辦法
參加此項目的運動員須水性良好,具備無保護徒手連續游完100米距離的能力。
每隊3人參賽(2男1女),出場順序按男1、女1、男2進行。第1名隊員劃著木盆前往離岸20米處采蓮花,再返回上岸并將蓮花放到筐中;第1名隊員出發后,第2名隊員在木盆內準備,待第1名隊員到達岸邊指定位置將蓮花放到筐中后方可出發,依次反復。以朵數計算,在6分鐘內采蓮多的隊獲勝,朵數相等時以最后一朵蓮花入筐用時少的隊獲勝。
競賽規則:哨聲一響,比賽開始,第2名隊員需待第1名隊員劃盆抵達岸邊到指定位置將荷花放入筐中后方可出發,否則本趟采蓮不計入該隊該項成績。每隊每趟只能采1朵蓮花,多采者不計入該隊該項成績。隊員在采蓮途中翻盆,所采蓮花不計入該隊該項成績。本隊下一名隊員在前一名隊員翻盆時可出發;隊員劃盆過程中不得使用小劃板以外的任何器具助力,否則所采蓮花不計入該隊該項成績。
三、搶收南瓜忙中樂
(一)參賽辦法
設男子組、女子組,每隊報男女各1名運動員參賽。
(二)比賽場地
寬2.5米,距離60米。
(三)比賽器材
大會提供背簍和仿真南瓜。南瓜重3公斤、直徑30公分、高度17公分。
(四)比賽方法
采用分道比賽。賽道10至25米處分放4只南瓜(南瓜間距5米),運動員身背背簍站在起跑線后,比賽開始后運動員依次收取4只南瓜并全部放入背簍,跑到終點,比賽結束。以用時長短排列名次,用時少者名次列前。
競賽規則:南瓜未放入背簍不得前行,如前行50cm以內警告一次,加時5秒,前行50公分至1米加時20秒,1米以上視為犯規。前行途中如南瓜掉出,必須將南瓜撿起放入背簍后,從落地原點再前行,如未從原落地點前行,判罰同前。一經判為犯規,即取消比賽成績。
四、巧搓玉米送親人
(一)參賽辦法
每隊限報1組,每組2男1女3名運動員參賽。
(二)比賽場地
寬2.5米,距離60米。
(三)比賽器材
塑料盆(直徑60公分左右,高20公分左右)1個、布袋(長100公分,寬60公分)1條、繩1根、手套4副、玉米40根。
(四)比賽辦法
運動員在起點外一米處配合完成40根手搓玉米:鳴開賽信號后,運動員開始手搓玉米,將玉米粒搓入塑料盆內,待40根玉米全部搓完后,立即將盆內玉米粒倒入布袋內,用繩封好袋口,任意一名隊員采取提(抱、扛)方式從起點跑過終點,以運動員軀干任何部位抵達終點線后沿垂直面結束比賽,用時少的隊獲勝。
競賽規則:違反下列任何一條,視其為例,取消成績:
(1)同隊隊員應穿著顏色相同的服裝,不可穿釘鞋。
(2)比賽全程必須在自己的賽道內進行,不準越界。
(3)必須將40根玉米搓完1粒不剩地并全部倒入布袋。
(4)提(抱、扛)布袋全程,不準散落。
(5)不準采用任何工具搓玉米。
五、合力磨面滿開懷
(一)參賽辦法
每隊限報1組,每組男女運動員各1人參賽。
(二)比賽場地
室內或室外平整地面。
(三)比賽器材
石磨(上磨25cm,下磨35cm)、大米5斤、盆子、勺、規定目數的篩子。
(四)比賽方法
采用分組比賽方式:比賽時間為10分鐘,運動員各自站立在石磨旁等待開始信號,哨聲響起即比賽開始,兩人通過配合進行大米磨面,第9分鐘時停止放米,規定時間到,比賽結束。由運動員過篩,時間2分鐘,最終以磨出的符合規格細度的大米面總重量多者獲勝。
競賽規則:違反下列任何一條,視其違例,取消成績:
(1)開始哨聲響起,才能碰磨。停止放米哨聲響起后不得放米,結束哨聲響起,立即停止推磨,開始收集米面(含石磨盤槽內);2分鐘內必須停止篩面,并提交裁判稱重。
(2)僅限使用大會提供的工具。
六、曬場收谷運糧站
(一)參賽辦法
每隊限報1組,每組2男1女3名運動員參賽 。
(二)比賽場地
寬2.5米,距離60米。
(三)比賽器材
每條賽道終點處布置曬谷場1塊(長、寬各3米左右),谷物若干公斤,起點線后放布袋4條(每條可裝15公斤),繩4根,翻谷扒1把,木锨1支,籮筐2個、掃帚1支,電子磅稱1個,獨輪車1輛。
(四)比賽辦法
3名運動員在起點,1名拿翻谷扒、木鍬、1名拿掃帚、畚箕、布袋,1名推獨輪車。聽出發信號后跑至50米處的堆谷位置。由1名運動員完成手拿木锨鏟起谷子向上揚起(表示吹風脫谷皮)的3次動作,木鍬必須向上超過肩部,而谷粒不能灑出堆谷的范圍。揚谷后開始用4條布袋裝谷,綁袋口,搬上獨輪車,收起工具,快速將車推到起點,以車身任何部位抵達終點線后沿垂直面結束比賽。比賽采用計時、稱谷重。谷子重量在規定范圍,時間少者列前。
競賽規則:違反以下規定視為違例(凡違例一次加時5秒)
(1)同隊隊員應穿著顏色相同的服裝,不可穿釘鞋。
(2)在運谷途中如布袋口松脫谷子掉出或整包掉下地,每包計違例一次。
(3)運動員在裝谷的過程中,谷子散落出谷場的范圍,必須用掃帚掃干凈,否則視為違例一次。
(4)谷重少于原重千分之一,加時20秒,少于原重千分之二,加時40秒,缺少超過千分之二,取消成績。
(5)運動員必須手推車過終點,否則取消成績。
七、滾鐵環喜洋洋
(一)參賽辦法
每隊3名運動員參賽。
(二)比賽場地
柏油路面60米長賽道,寬度2.5米。
(三)比賽器材
大會鐵環器材,不允許自備鐵環器材。
鐵環直徑38cm,推桿長60cm(鐵環為實心圓柱狀鐵環)
(四)比賽辦法
A、比賽開始前,將鐵環和推桿放在起點線后,運動員站在起點線后面。B、“各就位”運動員將鐵環和推桿拿起。C、“預備” 運動員做好向前推鐵環的準備,但鐵環的任意部分不可以觸及或超過起點線的后沿。D、“發令槍響”運動員必須用推桿向前推動鐵環,使鐵環始終在跑道上面滾動,推桿始終保持接觸鐵環,并使鐵環滾過終點線的后沿。E、過終點時必須推桿推著鐵環過去,并且在鐵環過后以運動員的軀干任意部分先到達終點線的后沿為計時結束。用時最少者,名次最好。
下列情況為犯規,如出現犯規應從犯規處重新開始滾鐵環,時間不停表:
a 推桿脫離鐵環,不與鐵環保持接觸;
b 鐵環滾出跑道外;
c 鐵環離開地面或者停止不再滾動。
運動員應該聽從裁判員的指令從犯規處重新開始滾鐵環,如果因此而縮短滾動距離,則每縮短50厘米加時2秒。運動員的成績以秒表精確計取到1/10秒,如運動員成績相等,先看1/100 秒,仍然相等則以犯規次數少者名次列前。
八、碾轱轆慶豐收
(一)參賽辦法
每隊3名運動員參賽。
(二)比賽場地
室內或室外平整地面。
(三)比賽器材
石轱轆、繩子。
(四)比賽辦法
50米碾轱轆競速賽。
競賽方式:50米長,2米寬賽道,石轱轆放在賽道的一端起點處,裁判發令槍聲響起,運動員徒手拉石轱轆上的繩子前進,石轱轆不得壓線和超出賽道外側前行,壓線或超出賽道線外運動員自己把轱轆放回到壓線的地點,或超出賽道的地點,重新繼續比賽,用時最少到達終點的獲勝。
九、推獨輪車開心樂
(一)參賽辦法
設男子組、女子組,每隊限報男女各1名運動員參賽。
(二)比賽場地
賽道設沙地1塊,拱橋1座。
(三)比賽器材
獨輪車、糧袋若干。
(四)比賽辦法
參賽隊員用獨輪車運送比賽規定數量的糧袋,從起點出發依次通過拱橋、沙地,繞過折返點原路返回后,完成任務用時少者獲勝。
鑼聲一響,比賽開始,參賽隊員必須按規定路線依次穿越所有障礙,不得繞行,否則成績無效。如果車上物品掉落在地應立即停車,原地重新上車繼續比賽,物品每掉落地一次則在該隊比賽成績中加5秒,比賽按完成規定任務用時少的隊伍獲勝。
十、提水抗旱保禾苗
(一)參賽辦法
設男子組、女子組,每隊報男女各1名運動員參賽。
(二)比賽場地
2個標準跑道寬,距離60米。
(三)比賽器材
每條跑道上放獨木橋一座,橋上面放一塊棕麻編織防滑墊用繩子捆縛在木橋上(長3米,寬0.5米,高0.1米),大塑料桶兩個,小塑料桶兩個,電子秤一只。
(四)比賽辦法
1.采用分道進行比賽。
2.比賽方式:
(1)站立式起跑,發令哨響后,運動員雙手各提一個小塑料桶,跑到一號裝滿水的大塑料桶處,將兩個小塑料桶裝滿水,提起走過橋,把小塑料桶的水倒入二號大塑料桶中,然后跑回一號大塑料桶處(不通過橋),按同樣方法繼續提水,直到5分鐘(槍聲),比賽方為結束。以每名運動員提水多少,稱重量決定運動員成績和名次。(2)比賽結束時(以哨聲為準),運動員所提的小塑料桶接觸大塑料桶已做倒水動作,視為倒水完成,如運動員所提的小塑料桶未接觸大塑料桶,則不可以倒水,不聽勸告則以違規處理,扣除該桶裝滿水的重量。(3)在過橋時,滑倒或掉下,必須從前限制線上橋,否則視其違例,不計成績。(4)在下橋時的第一步必須過后限制線前沿,否則視其違例,不計成績。(5)后限制線的后沿與橋的前沿相距20cm。(6)服裝:運動員穿運動服,運動膠鞋,不能穿帶釘子或膠釘的鞋,否則視其違例。
十一、捆蟹達人秀
(一)參賽辦法
男女不限,每隊報6名運動員參賽(暫定泗陽、泗洪、宿豫、宿城、湖濱組隊參賽)。
(二)比賽場地
室內或室外平整地面。
(三)比賽器材
比賽用蟹為每組每人15只4.0兩公蟹、15只3.0兩母蟹。
(四)比賽辦法
參賽總人數為30人,分成3組先后開展比賽。
比賽前,選手全體起立,裁判員宣讀比賽規則后宣布比賽開始,全體選手坐下開始捆扎;30只螃蟹捆扎結束,選手立即舉手、起立,由裁判員記錄成績。以捆扎結束用時多少決定名次,用時最少的名次最好。
比賽捆扎螃蟹使用藺草(香草),捆扎方式以兩橫兩豎捆扎,松緊適宜,不得有松散、松爪現象。松散、松爪視為沒有完成比賽,不計比賽成績。
比賽中對螃蟹要愛惜,盡量輕拿輕放,不損傷螃蟹。
十二、跳繩達人秀(二種競賽方式)
第一種:競速跳
(一)參賽辦法
每隊男女各1名隊員參賽。
(二)比賽場地
取4米×4米比賽場地2個。
(三)比賽器材
大會指定跳繩,不允許自備跳繩。
跳繩規格:棉紗跳繩2.8米8-280
(四)比賽辦法
運動員持繩站在規定的比賽場地,裁判員發出開始比賽的指令后,以腳起跳,身體騰空后,跳繩自雙腳下沿身體額狀軸旋轉360度為一周計算為一個,如未完成,則算為一次失敗。身體任意部分不可以接觸4米×4米的限制線外,在界外跳以失誤計算。時間一分鐘,個數最多者為勝。以裁判員哨聲結束比賽,1分鐘內累積計數,多者勝。次數相同,以跳壞繩次數少者勝。
第二種:2分鐘8人“8”字跳
(一)參賽辦法
每隊領隊、教練和6名隊員參賽。
(二)比賽場地
取6米×6米為比賽場地,在場內畫兩條2米長的平行線,相距4米,為限制線。
(三)比賽器材
自備跳繩1根,區別于運動服顏色,不得用鋼絲繩。
(四)設男子組、女子組,每隊報男女各3名運動員參賽。比賽辦法
2人持繩站在限制線外同步搖長繩。鳴比賽開始信號后,在2分鐘時間內,6名運動員依次以“8”字路線繞搖繩隊員,盡可能多的完成跑跳繩進出次數,計所有運動員的累積數,為比賽成績,多者勝。
違例處罰規定:
(1)如果其中一名運動員未成功跳出繩,必須重新回到原點跳過,否則,在本隊成績中扣除5次,其后方隊員不得越序。
(2)在比賽開始指令未下達前運動員身體和繩子必須保持靜止狀態,否則被算作搶跳犯規,第一次予以警告,第二次取消比賽資格。
(3)運動員腳踩限制線或出界,在本隊成績中扣除5次,并以人次計算。
(4)6名運動員必須依次跳繩,否則取消比賽成績。
(5)運動員不得穿釘子鞋比賽,否則取消比賽資格。
附件3
宿遷市第一屆農民趣味運動會報名表
單位:(蓋章) 領隊: 性別: 電話: 教練: 性別: 電話:
運動員
姓名
|
性別
|
參賽項目
|
身份證號
|
所在縣、鄉鎮、村
|
|
項目1
|
項目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