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5周年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10周年。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建市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宿遷堅定不移用改革開路、用開放架橋,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不斷激發新活力新動力,形成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義、可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有益參考。即日起,本報開設《永不停歇的腳步——改革創新的宿遷實踐》專欄,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宿遷的改革步伐和寶貴經驗。敬請關注。
【核心提示】 針對生態產品價值評估、交易、變現、抵押等現實難題,泗洪縣創新以國有土地出讓附帶生態產品價值為著力點,探索實踐“綠票”交易機制,更好引導市場主體參加生態項目經營,讓“綠水青山”通達“金山銀山”,經驗做法被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持續關注、推廣。
【案例名稱】 泗洪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綠票”交易機制
【生動實踐】 2022年9月7日,泗洪縣兩山生態集團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向江蘇甲等包裝有限公司發放首例“綠票”證,標志著全省首單“綠票”交易成功落地。此后,這項創新機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有效解決了生態產品價值評估、交易、變現、抵押等現實難題,被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持續關注、推廣。
到底何為“綠票”?“縣域范圍內符合條件的國有建設用地出讓時,因該宗地塊建設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和未來產生污染物需要治理,競得人從泗洪縣生態產品交易平臺購買生態恢復和未來污染物治理所需成本的具有一定數額的券,即為‘綠票’。”泗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經濟社會價值。作為國家首批“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泗洪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試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具有區域生態平衡屬性的“綠票”交易機制就是創新成果之一。
具體來說,建立價值評估機制,精準界定價值,有效破解“評估難”。泗洪成立縣“綠票”領導小組,按照居住、商住、商業、工業等用途,依據擬出讓地塊初始狀態,分別測算“生態修復+未來污染物治理”等成本,制定《國有建設用地出讓附帶生態產品“綠票”價值評估細則》,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評估機構,綜合考慮地塊所在區域生態環境差異,依據價值評估細則,評估擬出讓地塊“綠票”價值。
由泗洪縣“綠票”領導小組最終審定的“綠票”具體數額,可根據經濟形勢動態調控。經濟下行、投資低迷時,政府將“綠票”作為激勵工具,有條件配置給市場主體,激發投資信心,優化營商環境;根據用途和項目質態,設置“綠票”價值成本的0—1.5調節系數,發揮“綠票”調節功能,優化市場資源配置。
建立市場交易機制,搭建平臺載體,有效破解“交易難”。泗洪縣組建國有兩山生態集團,創設生態產品交易中心,由地塊競得方從交易中心購買地塊附帶“綠票”。完善交易流程,并在交易中心開設專用賬戶,明確操作流程,引導市場主體開展“綠票”互通交易,備案“綠票”可在平臺內限制性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綠票”交易所得資金,全部用于生態項目投資建設,作為生態恢復、未來污染物治理和新增碳匯補償,由縣“綠票”領導小組全流程監管,更好引導市場主體參與生態項目經營。
建立投資分配機制,推動增值保值,有效破解“變現難”。泗洪將經濟林木栽植、污染物治理等生態產品項目納入“綠票”生態產品項目庫,以“綠票”項目為依托,開展林木經營、企業運營等;平臺僅收取服務費(年化1%),其余收益由“綠票”持有人和生態項目所在村集體,按協議進行分配。
“購買‘綠票’,貌似額外增加了一筆支出,但一細算卻不是這么回事。”購買過“綠票”的江蘇甲等包裝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綠票”不僅可用于國有擔保公司擔保、質押和抵押,也可在生態產品交易平臺內交易,還能將持有“綠票”數額作為信用積分依據,根據信用積分額度享受貸款額度及利息優惠,予以精準幫辦服務。
同步建立功能延展機制,賦予金融屬性,有效破解“抵押難”。泗洪引入縣域國有擔保公司聯合銀行機構推出“綠票貸”金融產品,“綠票”項目可在國有擔保體系內抵押融資,并制定地方性“綠票貸”抵押標準和服務范圍,引導金融機構按照“綠票”項目估值80%以內進行貸款投放,創新了生態信用制度。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泗洪正從制度、管理、技術等層面深化探索創新,大力培育生態產品交易市場,豐富“綠票”功能屬性,完善“綠票”評估細則,持續完善、推廣“綠票”交易機制,千方百計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使美麗泗洪有顏值更有價值。(記者 高云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