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向好,發展向“新”!2023年的宿遷“經濟答卷”厚重而提氣,一項項成績引人關注,一個個亮點令人振奮,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
根據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98.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2023年是改革開放的第45個年頭,也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尤其在經歷了三年疫情的沖擊后,宿遷表現出的經濟韌性令人眼前一亮。
望北斗、星河燦爛,逐浪高、勇立潮頭。回望過去這一年,宿遷三次產業協調并進、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經濟運行回升向好。各行各業的欣欣向榮、高歌猛進之勢,化成一條條波浪式曲線,描繪出全市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
農業生產總體穩定,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73.89億元,比上年增長5.3%,增速居全省首位,由“大”向“強”的鄉村振興進階之路越走越穩。
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工業開票銷售收入雙雙突破5000億元大關,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4%,增速居全省第二位。特別是以晶硅光伏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率先突破千億元產值,亮眼數據凸顯出宿遷工業發展的新優勢、新動能,也挺起了宿遷工業強市的硬脊梁。
判斷發展內生動能是否強勁,也要觀察經營主體活力旺不旺。比如,去年全年我市投資領域增勢平穩,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7.7%,快于全省水平2.5個百分點。
從消費升級上來看,消費價格小幅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0.6%,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87.39億元,比上年增長8.3%,增速居全省第三位。不難看出,隨著擴內需、促消費各項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我市的消費市場正在強勢回暖。
活躍消費市場,還需蓄力居民的“錢袋子”。去年,我市全年實現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93元,比上年增加1897元,同比增長6.2%,增速居全省第五位。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下,在全市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的帶動下,我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穩步提升。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市對外貿易領域積極因素不斷累積,2023年實現進出口總額88.12億美元,比2022年增長9.2%,增速居全省第三位。環顧全球,這個9.2%來之不易,全球各地的企業用實際行動繼續為宿遷市場投下“信任票”,充分印證了宿遷這片熱土的強大“磁吸力”。
2023年的宿遷財政答卷,寫滿赤誠,凝聚力量: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2億元,比2022年增長11.1%,增速居全省第二位。金融供給支撐堅實有力。截至2023年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達5932.03億元,比2022年增長14.2%;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6014.01億元,增長17.0%。
在經濟恢復“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進程中,我市財政金融穩健增長,城市發展在“真金白銀”的投入中展現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當前,宿遷正處在經濟恢復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期。2023年雖已收官,但奔跑的步伐鏗鏘依舊。面向嶄新的2024年以及更長遠的未來,只要我們內心篤定、充滿信心,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宿遷就一定能在向上、向好、向著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健前行。(宿遷日報評論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