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至27日,全市重大項目觀摩活動舉行。市委書記盛蕾,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浩帶隊下工地、進園區、入廠房,深入各縣區、市各功能區對全市重大項目進行“大閱兵”。
觀摩過程中,尖端技術廣泛運用,催動產線質效飛速提升;龍頭企業扛旗突圍,引領產業集群突破轉型;功能項目落地運轉,夯實現代都市發展支撐……一個個技術含量足、輻射帶動強、綜合效益高的新項目、好項目“百花齊放”,展示出我市緊盯新型工業化發展機遇、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豐碩成果,吹響了全市產業項目上“新”、向“新”、煥“新”,提質共進的奮斗號角。
項目上“新”活力十足
冬天的宿遷,寒風凜冽,但西楚大地項目建設的滾滾熱潮,卻為這個寒冬注入了陣陣暖流。
在如此寒冷的天氣里,聞著酒香能讓人更熱乎些。位于中國酒都核心區的禾璽酒業,是市洋河新區首個蘇式建筑風格的特色酒莊項目。
作為中國酒都,“洋河”“雙溝”等名酒享譽海內外,以釀酒為主導的綠色食品產業也被列入全市千億級產業攻堅三年行動計劃。
千億級產業的攻堅絕非易事。首要的難點就是如何推動傳統酒企轉型升級。為此,今年7月,我市正式出臺《宿遷市酒莊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了“白酒旅游+生態+工業+商務”的模式,開發集釀酒、儲酒、觀光體驗、展覽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元化酒莊,打造沉浸式的酒文化體驗示范區。
禾璽酒業就是宿遷酒莊建設的重點項目。“目前土建工程基本結束,文化體驗區、品牌展示區等已啟動裝修,正在深化內部景觀和文旅配套設計,我們也將全力打造‘中國白酒之都’的精品酒莊典范。”禾璽酒業項目負責人胡志國充滿信心地說。
項目上“新”的形式很多,有禾璽酒業這樣的新項目,也有很多本地企業的增資擴產。
走進吳江泗陽工業園的盛虹新材料產業園,全球首條再生纖維產業鏈每天都在上演“點石成金”的精彩故事。經過全自動紡絲設備的拉絲、并絲等工序,每天有2500萬個廢舊塑料瓶在這里被加工成柔軟有彈力的高品質再生聚酯纖維,廣泛應用于服裝、家紡、航空等領域。
產業園內除了忙碌的生產場景,還有火熱的建設現場。
盛虹新材料產業園計劃總投資約327億元,是全市最大的單體工業項目,也是全球產能規模最大的纖維生產基地之一。作為產業園四大重點板塊之一的虹海新材料當前正在進行如火如荼地建設。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占地1039畝,總投資超100億元,建設年產100萬噸超仿真功能性纖維及配套的加彈和倉儲項目,預計2026年2月完成設備安裝調試,3月份投產。
高端紡織是宿遷的傳統優勢產業,從“一根絲”到“一件衣”,宿遷高端紡織產業的集聚效應逐步顯現,發展后勁十足,“十四五”以來年產值以22.7%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長,去年跨上800億元臺階,今年也將沖刺千億級規模。
在沖擊千億級的過程中,桐昆恒陽化纖是極其重要的一環。今年 1—11月份桐昆恒陽化纖實現產值100.6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產值超110億元。
除了貢獻自身力量,桐昆集團還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今年10月17日桐昆產業鏈項目正式簽約,目前已成功簽約卓躍紡織、遠宏紡織、越禾紡織、明德紡織4個項目,累計總投資40億元,產業業態涉及加彈、噴氣、圓機、噴水、新材料織布等,可以進一步提高桐昆主要產品的自我消化能力。
重大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是貫穿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是城市發展的“活力源”。如今的宿遷正持續創新招商方式,全力打好以商招商、全員招商、聯合招商、鏈條招商“組合拳”,推動項目不斷“上新”,也正是得益于一批批重點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宿遷才有了無限生機、無限可能。
科技向“新”質態躍升
科技創新是此次項目觀摩中的高頻詞和關鍵詞。
膜材料是我市傳統特色產業,光學基材、光學膜片、高端離保基材等光學材料系列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超過25%,熱收縮電池標簽、熱收縮薄膜等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超過50%。
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不僅體現了產品競爭力強,而且也表明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下足了功夫。
在斯迪克新材料項目的廠房里,耐彎折OCA光學膜、MLCC離型膜、石墨烯導熱膜、超透明光學材料……各種各樣的膜材料讓觀摩人員大開眼界。
斯迪克新材料項目是泗洪縣向“鏈”而聚、向“新”而行,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地標性”膜材料產業鏈的“頭部項目”。
談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企業負責人感嘆,“2006年成立之初的斯迪克只是一家普通的涂布廠。”如今,通過自主研發,企業已經實現了基膜和膠黏劑兩大核心材料的自研雙輪驅動,以及光學顯示、新能源、微電子等領域應用材料的性能突破,用一張張、一卷卷的膜“磨”出行業奇跡。
作為全市膜材料產業鏈鏈主企業,斯迪克新材料還擁有宿遷市唯一的復合涂層薄膜新材料開發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是高分子材料聚合、涂層配方、功能結構設計、產品精密涂布等領域的行業領跑者,并與華為、蘋果、特斯拉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
宿遷不僅是“中國膜城”,還是“華東光谷”。
作為江蘇省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之一,宿遷激光裝備產業近三年產值始終保持年均40%以上的高位增長,創造了由“一張白紙”到“華東光谷”的傳奇。
在觀摩中,位于宿城區的奔騰激光項目是一個非常亮眼的存在。作為中國高功率激光應用領跑者,該企業一直致力于研發生產高端智能激光裝備。
“我們作為‘神舟’系列飛船激光切割設備供應商,有多項產品被認定為重大技術裝備‘國內首臺套’和‘國際首臺套’,擁有高功率激光切割機床控制系統、工藝軟件、切割頭等核心技術專利和軟件著作權300余項。”奔騰激光項目負責人介紹。
奔騰激光項目的落地也將成為全市激光裝備產業邁向百億級的關鍵驅動引擎,進一步帶動激光上下游配套向宿遷集聚,為宿遷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激光光電產業高地注入磅礴力量。
一個個科技創新成果給觀摩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大家清晰地認識到,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結合此次觀摩,建好科創平臺載體,抓實研發協同攻關,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創新型人才,努力讓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產業煥“新”動能澎湃
傳統產業是宿遷經濟的基本盤,在規上工業中增加值和營收占比均超七成、利潤超九成,如何讓“老樹發新芽”,從此次觀摩中也可以窺見一二。
推動中小企業“智改數轉網聯”一直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痛點難點,特別是中小企業“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難解。
“您有新的訂單,請盡快查收。”在泗洪鋼客履帶項目一號生產車間,車間主管陳旭的手機上彈出一條任務信息。隨后他直奔倉庫領取原料,再分派到各條生產線上,整個流程快捷高效。
陳旭告訴記者,公司企業微信里接入一個名為“黑湖小工單”的系統,公司計劃部會通過該系統將產品數量、生產時間、領料地點等訂單信息,直接派送到他們手機上。
隨后,陳旭又點進一個正在生產的訂單,里面產品信息、工藝路線、任務進度、不良數等也清楚呈現,“效率比以前高太多了,現在一個訂單可以節約3到4天時間,幾乎不會出差錯。”
據企業負責人介紹,2022年企業開始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工作,2023年公司訂單數同比增長超過50%,今年訂單數更是增長了三倍。經過測算,通過關鍵設備聯網上云,鋼客履帶減少了90%的人員重復操作,成本費用同比下降38%,能耗同比下降13%,生產效率提升30%。
推動“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加速躍遷,“智改數轉網聯”的浪潮正“席卷”宿遷。
走進江蘇三元輪胎有限公司的高性能全鋼子午線輪胎智慧工廠車間,在“智慧大腦”統籌指揮下,一臺臺智能機器人揮舞“手臂”有序進行生產。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企業按照工業4.0理念規劃設計,由MES系統貫穿生產控制全過程,工廠整體智能化率90%,倉儲物流智能化率80%,設備聯網率100%,產品實現100%在線自動檢測,基本實現“無人操作”,其中硫化、檢測車間已經達到“黑燈工廠”標準,各項指標均優于國內行業先進水平。
企業生產換線、設備換芯、機器換人,西楚大地上的傳統產業正煥發出新活力。今年以來,宿遷積極實施傳統產業煥“新”三年行動,以實打實的支持助力企業按下轉型升級“快進鍵”,推動越來越多企業依托“上云、用數、賦智”實現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的全面躍升。
兩日的觀摩既是今年重大項目建設成果的一隅,也是宿遷2024年新質生產力蓄能高質量發展的展示。一個個重大項目向新向綠,一幕幕燃屏場景激蕩人心,以重大項目為引擎,宿遷以滿弓滿弦、實打實干的干勁兒,向上向好、活力滿滿的心勁兒,動真碰硬、難中求成的闖勁兒,孕育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希望,釋放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記者 劉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