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劉海 朱薇薇)3月26日清晨,一輛噴涂著“融合交郵商,振興新農村”字樣的小型公交車停在泗洪縣孫園鎮洋井村黨群服務中心外,工作人員正將從鎮上帶過來的快遞搬到中心內的貨架上。
“我們是今天進村的首趟‘快遞專線’,一般帶著快遞來,返回時再運送旅客,順便帶一些快遞回去。”公交車司機陳東告訴記者。
快遞網點少、寄取難等是農村居民反映較為普遍的問題。其中難點在于部分鄉村離城區較遠,郵件數量相對較少,使用專車運送成本較高。若是將零散的農村快遞業務外包,依托社會車輛代運,花費高還難以保證服務質量。
“通過調研發現,農村公交客運車輛實載率不高,而農村小件物流快遞車輛又存在不足,這給我們帶來啟發。”泗洪縣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蔣朝輝說,2021年6月,泗洪縣將二者結合,開通并試運營“交郵聯運快遞專線”,利用鎮村公交把郵件配送到各村。
據蔣朝輝介紹,這幾年,泗洪縣投入了數億元資金,有效整合了農村客運站、公交車輛、公交線路等資源,推動城鄉客運與農村物流深度融合發展。如今,泗洪全縣已實現“交郵聯運”全覆蓋。
在解決運力問題后,站點設置也是一個難點。“交通停靠點雖多,可用作快遞站點的少,使用率不高。”泗洪郵政管理局郵政業安全發展中心主任朱志波說,不少地方只在首末站設立快遞投放點。為進一步優化布局,泗洪縣利用公交總站做線路設計,先將快遞發到鄉鎮一級的樞紐站,再通過樞紐站到達村(居)一級的小型公交,同時鼓勵各村(居)黨群服務中心設置寄遞服務站,承擔寄遞功能,發展“共配”系統,容納郵政和“四通一達”的快件,提高驛站使用率。
“目前還存在服務站運營成本較高的問題。”泗洪縣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泗洪郵政管理局局長劉斌算了一筆賬,一個寄遞服務站,包括人員工資、房租水電等在內,每個月成本5000元左右。如果是借用村內的小賣部等場地,一個月成本只需要1500元到2000元。“一個村是否需要單獨布設服務站,以何種方式進行布設,還需以實際情況來定。”劉斌說。
截至目前,泗洪縣先后建成3個縣級分揀中心,24個鄉鎮(街道)交郵驛站和共配中心,304個涉農村(居)疊加寄遞服務站,其中黨群服務中心289個、商超15個,實現“3+24+304”的三級農村寄遞物流服務網絡。
“交郵融合”的質效怎么樣?“取件快多了!”3月24日下午,孫園鎮洋井村村民石富民來到村里的寄遞服務站,拿出手機對著出庫儀掃碼,取件短信自動發送到他的手機上,再循著取件碼去貨架上找,短短半分鐘,就拿到了自己的快遞包裹。以往,泗洪農村居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往返鎮區取件,現如今實現了在家門口寄遞服務點取件的質變。
不僅消費品“坐”上公交車入村,村里的特色農產品也搭上“便車”進了城。
泗洪縣臨淮鎮邱臺村黨支部書記宋雨春告訴記者,依靠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他們村的黃桃、雞蛋、大米等農產品都有“快遞專線”運輸,進一步暢通了他們的線上銷售渠道。
數據顯示,2023年到2024年,泗洪縣通過寄遞渠道帶動特色農產品“上行”創業項目121項,“上行”特色農產品、特色農副產品產值約23億元,有效助力了農民增收和地方特色經濟發展。
現如今,泗洪縣在健全三級物流網絡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推動“交郵商政融合+互聯網”迸發“聚變”效應。
搭建數字化平臺,實現站點管理可視化。通過整合軟件平臺、監控和音響等信息化手段,泗洪縣打造了“云播+監控”平臺,實現全縣所有鄉鎮寄遞共配中心及村級綜合便民服務站“快遞站點現場可見、重要信息可聽、指揮調度可控”。
劉斌介紹,為解決部分村級綜合便民服務站郵件“無人值守”“無人攬件”問題,泗洪縣在每個村級便民服務點建設“一鍵寄件”系統,用戶只要按響“一鍵寄件”按鈕,鄉鎮寄遞共配中心即可立即接到通知,與工作人員進行視頻遠程通話,指導操作流程,實現快速寄件。
走訪中,記者還留意到,泗洪縣依托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服務體系,將政務服務延伸至基層一線,在鄉鎮寄遞共配中心增加“政務服務專區”,窗口擺放便民服務咨詢牌,實現政務服務“就近辦、家門口辦”的便民服務。“過去到行政大廳辦事往返要大半天時間,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業務,太方便了。”孫園鎮張塘村村民劉輝說。
據悉,2024年4月,泗洪縣“交郵社商政+智能服務”農村寄遞物流服務樣板項目被列為全國第一批交通強國郵政專項試點任務。近日,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聯合發文公布農村物流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名單,泗洪縣“交郵商融合+”暢連城鄉“運”出服務鄉村振興新路徑工作案例名列其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