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5臺電視機就有1臺使用“宿遷雙星造”的光學膜材料,信息材料全球市場占有率達50%,耐彎折柔性OCA膠膜可彎折20萬次……在宿遷,一個個科技含量十足的功能性膜材料產品已經悄然孕育出百億級的膜材料產業。
膜材料產業作為新材料產業的關鍵分支,在5G通信、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宿遷膜材料產業自1997年起步以來,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從價值鏈中低端逐步邁向中高端,目前已經構建起從母料加工到功能膜研發、高新產品生產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經過多年的發展,宿遷膜材料產業鏈“羽翼已豐”,宿遷也成為全國具有顯著規模和影響力的膜材料產業集聚地,并榮獲中國雙向拉伸薄膜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等稱號。
打破壟斷
全力攻堅“卡脖子”難題
4月11日下午,記者走進江蘇雙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星新材”)的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離型膜生產車間,身著無塵服的工人們正在一臺臺精密儀器前忙碌,透明的薄膜從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產出。
“MLCC離型膜對表面平滑性要求極高,膜上凸點必須嚴格控制在0.2微米以內,大約是頭發絲直徑的百分之一。”據雙星新材副總經理、研究所所長朱小磊介紹,MLCC離型膜制備技術門檻非常高,多年來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
為了打破這一“卡脖子”技術,雙星新材高性能膜材料技術攻關小組經過反復試驗,于去年成功突破這一技術,目前,公司MLCC離型膜已經實現穩定量產。
“我們MLCC離型膜二期生產車間正在加速建設中,預計七月份可投產,三期生產車間也在加速推進,最終MLCC離型膜將形成年產20億平方米的布局。” 雙星新材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吳培服說。
作為宿遷膜材料產業鏈“鏈主”企業、國內聚酯薄膜行業“龍頭”、全球最大的膜材料生產基地,雙星新材以“不變”的引領創新,應對市場的瞬息萬變,目前,雙星新材的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國際市場占比達8.8%,也穩居行業領先地位。
近年來,面對日美等國家高端膜材料“卡脖子”供應,宿遷結合本地產業實際,堅持創新驅動、高端引領,積極編制產業“卡脖子”技術清單,通過“創新聯合體”等多種形式推動產學研用深度合作和關鍵技術攻關,支持企業攻克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不斷搶占前沿膜材料技術制高點。雙星新材等頭部企業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揭榜掛帥”,積極開展前沿技術布局、關鍵技術攻關和新標準研發,推動解決了一批“卡脖子”難題,多個產品實現了國產替代。
“在當前這種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我們就是要拼技術、拼創新。”吳培服說,“我們要在領跑同行的基礎上,繼續攻堅‘卡脖子’難題,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瞄準全球前沿的技術,加強研究開發。今年我們還會有三個產品將實現技術突破。”
提升競爭力
培育更多“膜”范生
在江蘇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迪克”)產品展廳,AR顯示膜、絕緣隔熱棉、導熱硅膠……各種各樣的新型膜材料讓人大開眼界。
2006年成立之初的斯迪克只是一家普通的涂布廠,基膜、膠粘劑都需要從外采購。如今,通過自主研發,斯迪克實現了基膜和膠粘劑兩大核心材料的自研雙輪驅動,成為高分子材料聚合、涂層配方等領域的行業領跑者。
除了斯迪克這樣的“奔競者”,宿遷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集聚了大量優秀膜材料企業。在位于江蘇群創智慧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群創智慧新材料”)的生產車間,智能化生產線有序生產,處處是科技感十足的生產畫面。
“我們訂購了國際先進的生產線46條,并且擁有核心的生產技術和領先的人才隊伍。”群創智慧新材料技術部負責人李永亮告訴記者,該公司生產的航空航天PI膜等高功能性薄膜材料,工藝水平超過ASTM國際標準要求,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群創智慧新材料由上海森松國際、江蘇斯迪克股份以及國家科技型代表企業聯合投資建設,是宿遷膜材料產業鏈上的又一頭部項目。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可年產各種高功能性薄膜120萬噸,將進一步夯實全市膜材料串點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的產業優勢。
產業發展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近年來,宿遷致力于補短板、鍛長板,不斷提升膜材料產業能級。為了培育更多“膜”范生,宿遷積極實施資源共享“強鏈”行動,做強平臺支撐,積極對接省產研院資源,通過共建聯合創新中心、技術委托開發等形式解決技術難題,服務膜材料企業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宿遷還積極開展協同攻關,去年幫助鏈上企業對接高校院所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47個,著力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前瞻布局
推動產業創新更進一步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膜材料產業鏈實現產值257.84億元,累計增速達15.69%,規上企業達64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9家,占產業鏈規上企業45.31%,建有市級研發機構33個,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8個。雙星新材、斯迪克新材料入選江蘇民營企業創新100強、省創新型領軍企業,雙星新材入選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斯迪克新材料、景宏新材料等4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膜材料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企的同頻共振。宿遷的膜材料產業自起步以來,便致力于打造“全國知名膜材料產業基地”。通過積極進軍新領域,宿遷專注于發展功能性、高端化的膜材料,不斷強化和完善產業鏈,從而推動膜材料產業向更高質量邁進。
為塑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我市自2023年起實施膜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推動光學膜、創新型包裝膜、新能源膜、電子膜及水處理膜這五大產業蓬勃發展,并聚焦于功能性、高端化膜材料的研發與生產,立志打造全產業鏈、國內規模最大且技術領先的膜材料產業聚集地。
今年是《行動計劃》實施的收官之年,我市進一步加強對膜材料產業的深度謀劃,集中資源打造市湖濱新區、泗洪縣、宿城區等產業重點區域和一批產業龍頭企業,打響“中國膜城”品牌。
緊盯國際、國內行業龍頭,宿遷借助產業鏈招商圖譜和招商場景,采取“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用心招引一批上游原料、中游高端功能性膜、下游組件及產業應用項目,提高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同時,加快宿遷膜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支持膜材料企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與國內外優秀科研團隊合作,搭建企業研發中心。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宿遷還將圍繞膜材料產業鏈發展需求,進一步完善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指南,支持引導鏈上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記者 張云 孫小明 見習記者 曹玉蓉 通訊員 陶正方)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