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遷市區京杭路與項王路交會處,橫跨中運河的項王路秀強運河大橋全長1900米,有效串聯起宿城區和宿豫區,橋面上車流如織。
項王路秀強運河大橋是宿遷市城市生命線二期(市級管養三座橋梁硬件設施采購及安裝項目)涉及的3座橋梁之一,同批還包括西湖路運河橋、洪澤湖路運河橋。近期,這3座橋梁的智慧監測系統全部完成安裝,所有實時監測數據已無縫接入宿遷市城市生命線安全監管平臺。
近日,筆者跟隨該項目總負責人張緯良實地探訪項王路秀強運河大橋的智慧橋梁監測系統。“傳統橋梁維護主要依賴周期性人工檢測,存在早期隱患發現不及時的問題。現在,索力傳感器可實現橋梁耐久性和老化趨勢的精準評估。”張緯良介紹,智慧監測設備如同橋梁的“專職醫生”,可全天候為橋梁做“體檢”,通過動態監測、智能分析橋梁運行狀態,及時預警安全隱患,有效防范橋梁裂縫、變形、超負荷等問題,為市民出行保駕護航。
“項王路秀強運河大橋還安裝了包括位移監測儀、動態電阻應變儀等在內的24套設備,可監測橋梁振動加速度變化,實時掌握拉索受力狀態,科學評估橋梁結構安全性。”張緯良說。
橋梁智慧監測系統不僅可預防日常風險,更能在極端天氣或突發事件中發揮關鍵作用。現場工作人員指著視頻監測設備介紹,當出現車輛擁堵或極端雨雪天氣時,相關部門可借助該系統實時監測橋面車流量、車型及車速,精準評估橋梁交通負荷,實現突發事件的主動防控。
橋梁安全事關群眾安危、民生福祉和社會穩定。推進城市橋梁智慧監測建設,既是技術升級的體現,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創新。2024年4月,我省出臺《江蘇省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橋梁智慧監測技術指南(試行)》,全面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
去年以來,宿遷嚴格對照落實《宿遷市城市生命線工程(二期)智慧監測方案》要求,在項王路秀強運河大橋、西湖路運河橋、洪澤湖路運河橋安裝部署感知設備。此外,宿遷積極借力“新城建”,對標智慧城市和安全發展示范城市,通過部門協同、資源共享、信息融合、智慧監測等方式,建立健全城市生命線安全監管工作機制,提升監管效能、規范設施運行、防控安全風險,推進我市城市生命線安全管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監管”,為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提供有力支撐,全面提升城市本質安全水平。
在宿遷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筆者看到了正在運行中的宿遷市城市生命線安全監管平臺,項王路秀強運河大橋及其他橋梁的數字模型在大屏幕上定時切換著,橋面車輛模型清晰可見。
宿遷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建設科科長蔡丹??告訴筆者,目前,發展大道運河橋、宿遷運河文化大橋等11座橋梁的264臺監測設備已順利接入省級“生命線”平臺,為橋梁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如今,宿遷正以“數字底座”支撐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治理,通過主動防控增強城市應對突發事件的韌性,不斷提升城市應急響應能力,為創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發展環境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將進一步提升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及早發現高隱蔽、難排查的風險隱患,為隱患預警提供更直觀的數據支撐,為橋梁養護提供更科學的決策依據,實現橋梁精細化、智慧化、全方位、全周期管理。今年下半年,我們將繼續實施城市生命線工程,完成振興大道黃河橋等3座橋梁智慧監測設備的安裝工作,為我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蔡丹??說。(張欣婷 陳梓瑤)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