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安全關乎千家萬戶,民生工程彰顯為民初心。近年來,宿遷以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試點建設為契機,聚焦軟件、硬件雙提升,推動建、管雙促進,通過政企雙向發力,切實保障城市燃氣安全、穩定供應。
截至目前,宿遷已累計完成160公里燃氣管道更新改造任務,在實現燃氣老化管道和“帶病運行”管道“清零”的同時,從場站、管線、用戶三個方面入手,深入推進燃氣全流程、全環節、全鏈條信息監管,推動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和企業自建系統在功能上交互對接、在數據上共享互通。
燃氣管道更新改造
堅決防止“帶病運行”
近日,記者在宿城區項里街道隆城盤谷小區看到,一根根嶄新的燃氣立管從地面延伸至樓頂,工人站在吊籃內,為燃氣立管刷上專用油漆。據了解,隆城盤谷小區的燃氣管道更新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總量的70%。
“生銹的燃氣管道有漏氣風險,我每次用氣都提心吊膽。現在,整棟樓的管道都更換了,我心里踏實多了。”居民鄧長珍說,燃氣立管的安裝,不僅提升了安全性,在家做飯、燒水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建于2013年的隆城盤谷小區,燃氣管道使用時間已超過10年,很多室內管道銹蝕嚴重,還出現過燃氣泄漏現象。宿遷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從今年2月起投入200多萬元,逐步將該小區的室內燃氣管道統一更換為室外燃氣立管。
“隆城盤谷小區居民用戶總數為1724戶,目前我們已經完成1300戶燃氣立管的安裝。”宿遷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安全副總監劉士剛說。
近年來,為全面提升燃氣領域本質安全水平,宿遷組織相關單位和部門“地毯式”排查小區燃氣立管、小區庭院管網、市政中壓燃氣管網,累計發現并整改安全隱患141項,全面完成160公里燃氣管道更新改造任務,實現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問題“動態清零”。
燃氣管道智慧監管
賦能城市“氣脈”安全
除了硬件設施的更新改造,智慧化監管也是保障燃氣安全的關鍵。走進宿遷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調度中心,一塊巨大的顯示屏映入眼簾。據了解,這里接入了宿遷市城市生命線燃氣監管系統,能夠實時了解燃氣巡檢人員的工作量和巡檢軌跡,監測全市各個區域燃氣設備、燃氣管網、燃氣場站的各種信息。
縱橫交錯的燃氣管網如同城市“氣脈”,源源不斷地為經濟發展注入能量,同時也點亮了“萬家煙火”。在宿遷的各個角落,百余套智能監測設備星羅棋布,將實時信息同步于此,如同哨兵般保障整座城市的燃氣安全。
宿遷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生產運營部經理周玉龍介紹,在這些智能監測設備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管網哨兵”,一種激光型智能閥井監測設備,具有多種預警功能,包括防止外力破壞的施工震動預警、監測積水水位的液位預警、全程導航跟蹤位置變化的位移預警、防止被盜的井蓋異動感知預警等。當設備發現異常時,會立即觸發報警器,輔助巡檢人員快速處理,以智慧科技賦能城市“氣脈”安全。
“管網哨兵”不僅是一套智能監測設備,更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生動實踐。“目前,我們已建成覆蓋全市的燃氣智能監管網絡,累計安裝256個智能閥井、138套智能標志樁、10臺‘管網哨兵’地下空間監測設備,同時對全市1828個商業用戶天然氣報警器進行更新改造。”周玉龍說。
及時響應預警指令
高效排除安全隱患
當天中午,烈日炎炎。在宿城區古黃河雄壯河灣公園內的一處草坪上,兩名身穿工作服的維修人員揮汗如雨,用儀器檢測智能閥井內的異常氣體。原來,由于近期氣溫高、雨水多,閥井內堆積了大量淤泥,所產生的沼氣達到一定濃度后,觸發了調度中心的報警器。
“在接到調度中心指令后,我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用燃氣檢測儀對閥室檢漏。經檢測,閥室內氣體濃度為600ppm。隨后,我們又用乙烷分析儀對可燃氣體進行分析,并未發現乙烷濃度,所以排除天然氣泄漏的可能性。”宿遷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搶修班班長張雷杰說,他們還通過防爆軸流風機在閥井周圍進行長時間通風,同時上報附近的街道辦事處,建議他們對閥井內泥沙作清淤處理。
據了解,今年我市還將對燃氣監測設備進行全方位升級,在全市試點運行燃氣工業AI機器人方艙系統,輔助巡檢人員快速處置,讓燃氣管網更“聰明”、讓運營維護更高效。相關設備安裝在智能閥井等地下空間,依托物聯網平臺,實時采集燃氣管網泄漏、壓力、溫度等數據。維修人員在手機上即可實現秒級遠程控制,對城市地下燃氣管網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全生命周期管理,進一步提高燃氣管網運行維護效率,確保應急搶修不停氣,保障人民群眾用氣更加安全穩定。
“我們將持續深入推進燃氣全流程、全要素、全環節、信息化監管,建立燃氣安全隱患‘發現—交辦—處置—反饋’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燃氣問題發現的精準性和時效性。目前,我們的整體工作效率較之前相比已提升60%。”市燃氣服務中心黨支部副書記王峰說。(記者 張浩 見習記者 張欣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