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涌動,千帆競發。今年一季度,蘇宿工業園區貨物貿易出口同比增長48.75%。這座即將迎來弱冠之年的園區,正以“弄潮兒”的姿態,在開放型經濟的浪潮中,劃出向海圖強的航跡。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蘇宿工業園區外貿企業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積極作為,始終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主動應變,緊盯市場需求,加大研發力度,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生動力,持續塑造產品競爭新優勢。
近日,在蘇州電瓷廠(宿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瓷”)生產車間內,工人正趕制出口訂單。“目前,公司訂單已經排滿。”蘇瓷總經理戚冰面帶微笑地說,“大伙兒干勁十足,就是為了確保訂單如期交付。”
世界電瓷看中國。“中國掌握著世界電瓷行業九成以上的產能。放眼全球電瓷版圖,國內電瓷領域企業有200余家,國外僅有10余家。目前,國內企業掌握著電瓷行業的核心工藝。”戚冰介紹。
戚冰也坦言,國外這10余家企業,卻牢牢占據著電瓷行業某些細分領域的市場。為了在這些領域“分一杯羹”,去年,蘇瓷啟動三期“高端瓷絕緣子生產線項目”建設,搶占技術制高點,劍指全球高端市場,項目預計今年年中投產運行。“公司將該項目作為瓷絕緣子數智制造行業標桿來打造,希望它能成為推動園區乃至宿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強力引擎。”
據悉,作為蘇州宿遷兩市協調聯動發展的標志性項目,經過14年深耕,蘇瓷已成為全國乃至全球規模最大的瓷絕緣子生產基地。“我們矢志成為‘飛地經濟’模式下國企跨區域協同發展的‘樣板’!”回望從蘇州至宿遷之旅,戚冰說。
蘇瓷的昂揚態勢,折射出園區外貿內生動力的強勁。
作為落實省委、省政府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蘇州宿遷兩市最大的合作項目,蘇宿工業園區處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疊加區。面對機遇,宿遷市副市長,蘇宿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國榮寄語園區外貿企業:“保持國際視野,與時代同頻、與國運相伴、與戰略協同,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有效應對危機中抓住新機、開拓新局。”
“隨著宿連航道、宿遷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投用,宿遷將‘通江達海’,步入開放型城市行列。”前不久,在“應變求新 向海圖強”蘇宿工業園區第三期企業家沙龍中,王國榮召集有關部門與30余家外貿企業共同研商企業應對當前國際貿易形勢的政策措施。宿遷正全力推動疏港通道(北京路西延)建設,屆時企業出海將更加便利。戚冰現場算了筆賬,“原料過去經上海港中轉,未來將直達宿遷港。宿連航道的開通,為公司原料采購提供了降低成本的契機。”
“宿連航道將大大提高企業‘連通世界’的效率。”在座許多企業家紛紛表示,“我們想借助這場‘東風’,在開放型經濟的浪潮中乘‘風’而上。”(宋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