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一頭連著經濟脈動,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今年以來,宿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工作的重要論述,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力穩定就業總量、擴大就業增量、提高就業質量,以就業之“穩”促發展之“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打破往日煩瑣的規章制度,創新實施個人靈活就業(創業)登記“一件事”改革;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獲批省職業技能等級評價認定試點;建設零工市場、零工驛站等“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解決群眾所需所急所盼……宿遷各地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讓勞動者不僅“有活干”,還能“干得好”,實現從“保基本”到“提質量”的跨越。
搭建為民服務“連心橋”
優化就業創業“生態圈”
“過去我們個體戶想要完成登記注冊,需要帶著厚厚的資料來回奔波,現在只需要提交一張申請表就能完成所有的手續,真是省時又省力。”5月29日,在市便民方舟內,正在提交就業創業登記申請表的李女士高興地說。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為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宿遷打通部門壁壘,打破時間限制和距離限制,創新實施個人靈活就業(創業)登記“一件事”改革。原本需要至少10個工作日才能全部辦結的就業創業登記、社會保險參保繳費等事項,如今實現“一件事、一次辦、一天辦”,辦理時限縮短90%。
只有創業者多、經營主體穩,才能產生就業的倍增效應,創造出更多、更優質的就業崗位。在5月21日舉行的第三屆宿遷人才周啟動活動上,宿遷發布了三臺山人才科創基金。總規模2億元的三臺山人才科創基金將重點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的高層次人才企業以及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科技創新型企業,破解人才創業項目“首輪融資難、早期支持缺”的難題,用“真金白銀”鼓勵廣大青年人創新創業。
新領域、新賽道的開辟,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帶來了就業的增量。在宿城區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綜合服務中心內,幾名外賣員正在休息。“我們在外面送單,希望累了能有個休息的地方、餓了能就近吃口熱飯。這個中心設施一應俱全,滿足了我們的需求。”外賣員李響高興地說。
為了積極完善新就業群體服務圈,宿遷專題開展新就業群體“暖新驛站”調研工作,全面摸排全市“暖新驛站”類型、分布等情況,按照“提升一批、調整一批、停用一批、新增一批”的工作思路,不斷提升各類“暖新驛站”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已設立800余個“暖新驛站”,持續為新就業群體提供飲食加熱、休息歇腳等便捷服務。
織密重點群體“保障網”
實現“家門口”高質量就業
“沒想到真能找到合適的工作,這對我來說幫助太大了。”家住泗陽縣眾興街道西康社區雅典花園小區的張女士激動地說,工作地點離家近,既不影響照顧家人,又能賺錢貼補家用,“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解決了她的難題。
此前,張女士在家中照顧患有疾病的婆婆,家庭收入全靠丈夫在外打工,因此生活較為困難。得知小區附近新建了“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她第一時間前往咨詢求職事宜。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張女士當天就匹配到合適的工作,在附近的超市里做理貨員。
就業穩則人心安,人心安則社會穩。近年來,宿遷精準鎖定就業困難群體多、幫扶需求大的村(社區),通過信息系統改良、業務流程再造、辦理權限下放等措施,建成35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并對就業困難人員進行“一對一”幫扶。截至目前,35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累計為7000余名就業困難人員提供了公共就業服務。
高校畢業生作為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也是保就業、穩就業的重點群體。為了吸引更多大學生留在宿遷,宿遷創新實施“三雁”就業促進工程,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留宿、返宿,積極就業創業。去年以來,全市共引進大專以上各類人才3.5萬人;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2083人,帶動就業5073人。
為了深化人力資源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宿遷按照“一區多園”的模式成功創建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實現市、區(功能區)資源共享、功能整合、品牌共建、人才共育。截至2024年底,我市共有經營性人力資源機構189家,實現營收104.29億元。
擴容技能人才“蓄水池”
鍛造就業市場“尖兵連”
技能人才是各行業的中堅力量,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所需。在去年舉行的第七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總決賽上,宿遷奪得6個賽項的“技能狀元”,創歷史最佳戰績。這張亮眼的成績單,是宿遷高度重視技能人才的生動注腳。
技能人才如何認定?誰來認定?這兩個問題曾經困擾從業者與用人單位。為了讓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宿遷通過深入推進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制,構建起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努力為技能人才成長鋪路架橋。
以產業化發展需求為導向,宿遷創新開展產業鏈重點企業職稱自主評審試點工作,圍繞“615”新型產業體系多渠道開展技能培訓,開通產業人才職稱“直通車”,選取21家產業鏈重點企業開展職稱自主評審,已有475人通過評審取得相應職稱,促進了職業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需求精準匹配,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為了不斷健全技能人才評價、選拔、使用和激勵機制,宿遷出臺《“技能宿遷”行動(2022—2024年)實施方案》,構建“培訓—評價—使用—激勵”全鏈條補貼體系,以百場大賽競技、數字技能專項、高技能人才培養等十大行動為抓手,全力打造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宿遷通過開展“百企崗位練兵、百場技能競賽、百萬技能人才”活動,讓近2萬名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從“穩就業”到“優就業”,宿遷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高質量充分就業之路。這背后,是政策創新、產業升級、服務優化的綜合體現。未來,宿遷將在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中持續完善就業生態,為勞動者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優質的就業環境。(記者 史雅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