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宿遷市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 ||
索引號 | 000000001/2024-00310 | 分類 | 市政府辦文件 ??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計劃 ?? 通知 |
發布機構 | 宿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發文日期 | |
文號 | 宿政辦發〔2024〕28號 | 關鍵詞 | |
文件下載 | 宿政辦發〔2024〕28號 關于印發宿遷市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docx | ||
時效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宿遷市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宿遷市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已經市政府六屆三十五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宿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4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宿遷市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發展的決策部署,搶占新賽道、培育新動能,加快推動全市未來產業發展,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在產業主體引育、應用場景牽引、要素保障護航、發展空間優化等方向上下功夫,聚力打造制造端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產業,應用端元宇宙產業的“3+1+X”未來產業體系,構筑宿遷新型工業化競爭新優勢,推動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產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宿遷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方向
(一)領域布局
前沿新材料。面向前沿新材料需求,在泗陽縣、泗洪縣、宿豫區、宿城區、市湖濱新區等區域,重點發展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納米材料、增材制造材料、液態金屬材料、超導材料等細分產業。強化納米金屬粉體制備優勢,突破高純金屬粉末高效低成本制備等技術,重點發展適用于電子電器、增材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納米鎳粉、銅粉、銀粉、硅粉、鋁粉等,引導宏基碳素推進石墨加工,開發高附加值的石墨烯材料,支持石墨烯材料領域企業開發高性能石墨烯導熱膜;支持鐳納新材料高性能納米材料產業化發展;依托宿遷先進鋼鐵、有色金屬、功能玻璃等行業發展基礎,探索發展鐵基合金粉末、鋁合金粉末、不銹鋼粉末、鎳基高溫合金粉末、玻璃粉體等增材制造新材料。到2026年全市前沿新材料領域集聚企業數量突破30家,產值突破200億元。
新型儲能。圍繞新型能源系統建設需求,在宿豫區、宿遷經開區、蘇宿園區等區域,重點發展有機/鋅溴液流儲能電池、固液混合/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儲能集成系統等細分產業,支持恒安儲能電池、時代儲能有機液流儲能電池、和儲中安等項目建設投產、釋放產能。重點支持電化學儲能、物理儲能、氫能等先進技術路線的原材料、元器件、工藝裝備、電芯模組、電池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變流器、系統集成、建設運營、市場服務、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等重點領域,構建以“儲能設備制造及原材料供應-儲能系統集成-儲能系統應用”為重點的儲能產業鏈。到2026年全市新型儲能領域集聚企業數量突破20家,產值突破200億元。
氫能。圍繞清潔能源建設需求,在沭陽縣、宿豫區等區域,重點發展制氫加氫、氫燃料電池、氫能裝備研發及生產、氫能源應用等“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產業,支持天能氫燃料電池系統、氫能電極材料等項目建設投產、釋放產能,到2026年建成省內先進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研發與產業化基地,全市氫能領域集聚企業數量突破20家,產值突破50億元。
元宇宙。圍繞面向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操作等需求,在沭陽縣、宿城區、宿豫區、宿遷經開區、市湖濱新區、蘇宿園區、市洋河新區等區域,重點發展元宇宙軟硬件產品、元宇宙應用場景等細分產業。重點支持科耐特智能機器人、華沭巧能工業機器人、芯靈智能科技等項目建成投產,重點引進和培育核心軟件、智能芯片、傳感設備等領域鏈主企業。不斷深化工業元宇宙、消費元宇宙、教育元宇宙、醫療元宇宙、治理元宇宙等場景深度應用,加快工業生產、文化旅游、教育培訓、體育健康、商貿創意、演藝娛樂、安全應急、殘障輔助、智慧城市等領域應用場景建設。到2026年,全市元宇宙應用場景突破50個、元宇宙產業產值突破50億元、開票突破100億元。
超前布局一批前沿性未來產業。緊密跟蹤未來產業發展形勢,把握變革趨勢,瞄準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通用智能、零碳負碳等前沿領域,多方向、多路徑開展技術攻關,力爭在細分領域占道搶灘,積極參與產業鏈分工,培育一批未來產業新增長點。
(二)空間布局
堅持全市統籌、差異布局、協同發展,引導各縣區、功能區立足自身優勢,結合產業基礎、科創水平、資源稟賦,合理規劃、精準培育和錯位發展未來產業。
宿遷市未來產業空間布局
重點方向 |
板塊主攻方向 |
前沿新材料 |
泗陽縣、宿遷經開區:側重于石墨烯材料 |
泗洪縣、市湖濱新區:側重于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 |
|
宿豫區、宿城區:側重于納米材料、合金粉末等增材制造材料 |
|
新型儲能 |
宿豫區:側重于鋅溴液流儲能、有機液流儲能 |
宿遷經開區、蘇宿園區:側重于儲能系統集成 |
|
氫 能 |
沭陽縣:側重于制儲加氫、氫燃料電池、氫能裝備研發及生產 |
宿豫區:側重于氫能裝備研發及生產 |
|
元宇宙 |
沭陽縣、宿豫區、宿遷經開區、蘇宿園區:側重于元宇宙相關軟硬件產品、工業元宇宙 |
宿城區、市湖濱新區、市洋河新區:側重于元宇宙應用場景 |
三、主要目標
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聚力打造未來產業成果轉化承接地、未來產業多場景應用策源地。到2026年,在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元宇宙等領域引進和培育一批科技創新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涌現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創新型企業;建設和開發一批創新應用場景,未來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重不少于5%。
2024-2026年我市培育未來產業主要目標
類別 |
序號 |
具體指標 |
單位 |
2024 |
2025 |
2026 |
綜合績效指標 |
1 |
未來產業產值 |
億元 |
200 |
350 |
500 |
2 |
未來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 |
% |
3 |
4 |
5 |
|
主體引育指標 |
3 |
未來產業重大項目 |
個 |
5 |
10 |
15 |
4 |
未來科技創新領先企業 |
個 |
1 |
3 |
5 |
|
5 |
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 “小巨人”企業 |
家 |
1 |
2 |
3 |
|
6 |
未來產業“鏈主”企業 |
家 |
1 |
1 |
1 |
|
場景應用指標 |
7 |
未來技術應用場景 |
項 |
5 |
10 |
20 |
8 |
應用場景促進機構 |
家 |
1 |
3 |
5 |
|
輔助支撐指標 |
9 |
概念驗證中心 |
個 |
1 |
2 |
3 |
10 |
未來技術創新人才(團隊) |
人(個) |
5 |
10 |
20 |
|
11 |
未來產業技術人才 |
人 |
50 |
100 |
150 |
|
12 |
未來產業領域省級工程 研究中心 |
個 |
1 |
2 |
3 |
四、主要行動
(一)產業主體引育行動
1. 全力培育重點產業鏈。實施重點產業鏈培育工程,聚焦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元宇宙等未來產業鏈,全面落實產業鏈培育“十個一”工作機制,加快推進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完善產業鏈配套,補齊產業鏈短板,打造若干具有宿遷特色的優勢產業鏈。鼓勵重點企業以每年不低于20%增速加大研發和設備投入,持續攻關前沿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保障恒安儲能、時代儲能、和儲中安、天能氫能等重點項目竣工投產、釋放產能。到2026年,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元宇宙四條產業鏈規上企業分別實現產值200億元、200億元、50億元、50億元,實現省級未來產業“鏈主”企業不少于1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功能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功能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2. 精準招引未來產業項目。大力實施招商引資“6211”工程,借助宿遷綠色產業洽談會、運河品牌電商大會等市重要節會以及上海、深圳、蘇州、杭州等重點區域投資環境說明會平臺作用,聚焦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領域,招引一批龍頭企業及市場前景廣闊、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科技轉化項目。開展多形式“招商競賽活動”,聚焦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元宇宙等重點產業鏈,線上線下開展專題招商活動,著力引進一批產業鏈龍頭項目和關鍵配套項目。在招商實績考核認定中,對未來產業方向項目實行區別性加分認定;在人才科技項目考核中,未來產業項目有一定占比;在重大項目認定上,未來產業領域要占據一定份額。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元宇宙等四條產業鏈每年開展重點企業精準拜訪和小型招商會4次以上。其中,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三條產業鏈年均新引進億元以上達到開工條件項目數分別不少于10個、5個、5個,元宇宙產業鏈年均新引進固定資產投資超2000萬元或業務收入超500萬元項目不少于5個,到2026年,全市未來產業重點項目數突破100個。(市商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 培育未來產業企業梯隊。實施企業培育“7113”工程,支持資源要素向未來產業龍頭企業集聚,助力企業加速成長為“鏈主”企業。引導支持領軍企業前瞻謀劃新賽道,通過內部創業、投資孵化等培育未來產業新主體。鼓勵國有企業投資未來產業方向,加快培育未來產業新企業。支持現有未來產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精準對接、深度互聯,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建設未來產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促進中小企業加快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為創新型領軍企業、“瞪羚”企業。在研發機構建設、市級科技項目立項、產學研對接合作、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支持。建立全市未來產業動態企業庫,庫內企業實行梯隊培育機制。到2026年,未來產業領域科技創新領先企業5家、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應用場景牽引行動
4. 建設未來產業早期應用場景。依托科技基礎設施、科技平臺,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國有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等建設若干驗證場景,面向社會有序開放。圍繞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元宇宙等未來產業,探索建立若干概念驗證中心、測試中心,建立科技成果“邊研發、邊轉化”的產業化和快速迭代機制,為前沿技術提供早期應用場景試驗條件。到2026年,建成未來產業概念驗證中心3家。(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5. 開發行業領域應用場景。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有序建設不同行業、領域融合應用場景。工業領域,開拓新型工業化場景,加快數字化與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智能工廠(車間)、企業上云等工程,到2026年,建成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65個、示范工廠18個,應用先進機器人4000臺以上。農業領域,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到2026年,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達70%以上,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示范數4個、省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12個,加快農業農村綜合平臺、“天地空”自然資源監測監管體系和地面+衛星的農業氣象監測體系建設,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推動全市全面實現光網鄉村。應急管理領域,構建智能化城市安全預警體系,搭建預知研判模型,推進智慧防汛抗澇應用。社會治理領域,建設公共安全事件預警平臺,推動突發事件等的預警預測和指揮調度。城市管理領域,建成以燃氣、供排水等能源管網為主的城市生命線(智慧管網)工程,建設智慧自然資源、智慧水利、智慧氣象等多跨應用場景。交通運輸領域,完善“城市交通大腦”,推動危險貨物運輸智慧監管,構建大客流聚集管控應用場景,優化交通運輸組織智能分析,不斷強化交通擁堵治理。市場監管領域,深化拓展宿遷首創企業電子檔案“宿e查”管理系統、食品安全大腦智慧監管平臺、市場監管一體化數據平臺建設與應用。政務服務領域,加快政務服務數字化,推動“蘇服碼”在政務服務全領域推廣應用,圍繞個人事項全領域和企業經營全周期服務,大力推進“一網通辦”服務。到2026年,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率達到100%;建設20個行業類未來技術應用場景;農技耕、“宿心辦”、智慧物業、江蘇醫保云、城市門戶等便民APP推廣應用率達100%。(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網信辦、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市委政法委、市醫療保障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氣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數據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6. 強化場景應用服務。面向未來生產生活方式,開展未來工廠、未來社區等場景應用試點。推動產業跨界融合示范,推動AR/VR、區塊鏈、人工智能、網絡及運算技術等元宇宙產業賦能重構農業、制造業、交通、文旅、教育、能源等行業。支持應用場景促進機構發展,探索市場化培育機制,常態化推進場景挖掘發布、供需對接、建設運營,2026年,引培應用場景促進機構5家。以數字人民幣應用試點城市為契機,持續推動數字人民幣在民生、稅務、醫療、交通、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的擴大應用。文化旅游領域,推動AR/VR技術在旅游景點的場景應用,以皂河龍運城大運傳奇沉浸式體驗為模板,到2026年,實現虛擬現實沉浸式體驗項目在宿遷5A級景區全覆蓋。遠程教育培訓領域,試點5G全息智慧課堂、裸眼3D體驗、全息三維交互授課、異地實時全息互動等技術的體驗應用,到2026年,建成試點體驗項目1個。醫療領域,以京東健康綜合門診為陣地,常態推廣遠程醫療會診服務;探索引進360°XR可視化技術、手術機器人、AR醫療技術等未來醫療技術。商貿消費領域,鼓勵有條件的商超、購物中心使用幻影VR科技、VR影院、虛擬試衣鏡、數字人購物等體驗載體,支持宿遷經開區芯靈科技體感項目進行技術升級,推動項目產業化發展。交通領域,試點氫能源公交車使用、啟動加氫站點建設,穩步推進氫能在交通、儲能、發電等領域的多元化應用示范。強化數據要素支撐服務,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推動數據服務公司面向企業提供數據服務,構建數字化應用場景。到2026年,應用服務場景超過50個。(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人民銀行宿遷市分行、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數據局、市商務局、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要素保障護航行動
7. 強化產業人才引培。深入實施人才引領服務發展“五聯五強”行動,大力實施“宿遷英才”計劃,聚焦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元宇宙等未來產業領域,重點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和團隊,培育一批優秀青年人才。面向人才缺口較大的未來產業領域,進一步加強人才經費保障和薪酬激勵,在人才落戶、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2026年,全市集聚未來技術創新人才(團隊)20人(個)。支持宿遷學院開展未來產業研究,開設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元宇宙等專業和課程,增強未來產業專業人才的自主培育能力。支持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設置未來產業相關專業。到2026年,職業院校設置未來產業領域專業不少于10個。引導重點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通過開設訂單班、冠名班等培育專業人才。到2026年,培養未來產業技術人才150人。(市委組織部牽頭,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 推動載體平臺建設。支持未來產業領域科技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或參與創建創新聯合體,建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到2026年,新增未來產業領域省級企業研發機構3個。推動各地圍繞未來產業領域建設科技創新載體,引導各類載體申報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推動建立未來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未來產業孵化器加速器等平臺,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軟硬件支撐。(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 加強金融資金支撐。加強市專項資金的統籌,加大對未來產業重點領域、重大平臺、重大項目及試點示范的支持力度。發揮省、市產業基金引導和撬動作用,吸引帶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等優質社會資本支持我市未來產業重點項目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未來產業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落實,加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首貸投放力度,強化重大科技攻關、前沿技術創新等重點項目金融保障。(市財政局統籌,市政府辦、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人民銀行宿遷市分行、市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發展空間優化行動
10. 推動市域協同發展。統籌全市未來產業布局,充分考慮各板塊產業基礎、科技水平、發展定位,差異化布局發展未來產業。支持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豫區、宿遷經開區圍繞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等產業放大制造基礎和市場優勢;鼓勵宿城區、市湖濱新區、市洋河新區立足數字經濟成果、創新資源集聚、應用場景豐富的獨特優勢,加快元宇宙產業發展。支持蘇宿工業園區積極融入蘇州未來產業發展板塊,承接、參與蘇州未來產業發展分工,成為宿遷未來產業發展“共建行動”窗口。(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1. 加強包容審慎監管。嚴格落實全省適應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的包容審慎監管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在確保安全可控前提下,依法依規、包容審慎對未來產業開展監管,落實鼓勵創新、彈性包容的未來產業產品和服務市場準入、市場監管制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引導相關企業和組織健康發展。(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 營造寬容創新環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與創新文化,舉辦未來產業創新創業大賽,深化科普教育,提升未來產業良好發展環境。嚴格落實全省未來產業“包容”“豁免”制度,實施提示預警、行政指導等柔性監管,在符合條件的領域試點“沙盒監管”,激勵未來產業各主體敢闖敢試。(市委宣傳部牽頭,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保障措施
13. 加強組織推進。依托市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市級層面未來產業推進工作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負責牽頭貫徹落實國家、省和市未來產業發展工作重大決策部署,承辦和督辦領導小組議定事項,研究制定未來產業發展政策舉措。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制定相關工作舉措并推動落實到位。(市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14. 加大政策支持。落實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科技創新券、創新產品推廣等激勵政策,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積極爭取省級層面未來產業先行先試政策,支持未來產業領域重大項目列入省、市重大項目,強化用地用能用工保障。(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廳、市稅務局)
15. 加強監測考評。建立未來產業統計監測體系,完善未來產業統計監測工作機制,制定全市未來產業統計目錄。強化未來產業發展動態監測和分析研究,定期發布未來產業運行數據和發展動態。(市統計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